蔡诗萍》他并不孤单 却总是令我感觉他寂寞

蔡诗萍》他并不孤单,却总是令我感觉他寂寞

【爱传媒蔡诗萍专栏】我父亲老了。而且,很老,很老。

至少,已老到我几乎找不到他以前的老同袍,老朋友,可以跟他见见面,聊聊天了。

我不仅知道他很老,甚且,我知道他很寂寞。

他当然并不孤单。与他生活在一起的我母亲仍健在,虽然两老不免斗嘴,互相生气,但他离不开我母亲,我母亲仍然很关注他的健康他的起居。

我大弟弟搬回家就近照顾他。我们其他兄妹亦不时回去,陪他吃饭,逛逛,聊天。

他不至于孤单,但应该很寂寞。

寂寞,是很抽象,很难以言述的「存在」。请原谅我用这么不易理解的话来描述。

越理解我父亲,我越觉得以「寂寞是一种存在」来重新认识他,是很适切的。

因为我即便是他的长子,爱他无须多言,然而,我也常常在面对他的时候,不知道该怎么切入我们之间,除了父子天性的爱之外,那种横亘于「两个男人」,「两个世代」的隔膜。

见面时,我常会搀扶他。探望他时,亦常抚摸他老迈,粗粝,枯瘦的手掌。

小时候,常常牵着我,散步的手掌。偶尔一巴掌扫过来的手掌。无言时,伸出食指中指夹起香烟的手掌。

但即使在抚摸接触时,他会以苍老而迷蒙(因为白内障了)的眼神望着我,仿佛时空移回他熟悉我的往昔,但那么亲近的瞬间,我仍然要说:啊,天啊,我对这位老人家,我父亲,真是了解得很少~很少啊!

他总是叨絮着那些我们听了很多遍的往事。

他或许也明白孩子们听太多次了于是他也会静默下来,不言不语,只看着我们围坐在那,彼此交换工作的心得,各家的亲子经验,或追忆小时老爸老妈曾经怎样骂谁打谁,谁又发生什么有趣的事件等等。

但他不是很能切入我们的话题,我们也很难把话题都环绕在他的身上。

这份尴尬,令我有无可奈何的惆怅。

不仅体会他的老,亦联想到我未来的老。

老,不仅是关于我父亲他自身健康的退化,行动能力的衰迟,其实,更是他与周遭的世界,渐渐拉远出一幅近在咫尺,却远在天涯的寂寞。

大弟弟陪父亲的时间多,常会贴一些照片给我们,说父亲正在长篇大论中。

说什么呢?我问。有些听得懂,有些不太懂。

弟弟回我。因为乡音吗?我问。

父亲老了以后,很奇怪,有些乡音越来越浓。

但弟弟说,不尽然。而是,讲的内容,有时听不懂。

但孝顺的弟弟说,反正我就听嘛,偶尔,回应他,「噢,这样噢」。

我笑了,回我弟弟,那不是很敷衍?

弟弟说,就让爸感觉我在听他说话嘛!

弟弟这么讲,反而让我,沉默了。

大弟弟秉性醇厚,比我耐心多了。但他也不时听不懂父亲在喃喃自语些什么。

父亲知道我们做孩子的不懂他在说什么吗?

他知道我们不懂他说什么但他不在乎吗?

是不是人一旦老过一道门槛后,便只在乎有人听听他说话但并不在乎听的懂或不懂吗?

我想起抚摸他粗粝之手掌时,忆起的久远之往昔的夜晚,他夹着烟,一吸一吐,明灭于暗夜的叹息。我的小学阶段,他的近四十人生。离开他的故乡,超过二十几个年头了。

他的沉默,叹息,令我们小孩畏惧,我们因而站得远远的。他的心,在那时,是愤怒,是无言,还是碎裂一地呢?

如果那时候,我靠近去,嗫嚅的问他:「爸爸怎么了」他会不会把我揽过去,摸摸我的头,告诉我关于他的失眠,关于他的沉默,关于他的叹息呢?

可惜。可惜。这太难了。对那时还不知道该怎么梳理自己人生之际遇,不知道该怎么在己身的困惑里挣扎而出,不知该怎么从日常经济之拖累里承担丈夫与爸爸之角色的我父亲,那时候,要求他这样做,实在太难了。而对我呢,这也太难了。

我才不过小学生。我期待的爸爸,是牵着我出门看电影,逛市场,教我骑单车,回家时带零嘴给我,我还是个孩子,我怎能期待自己,可以在他沉默,叹息,不知如何宣泄他的情绪的愤怒当下,跑过去,牵起他的手,抱着他的大腿说,爸爸,爸爸,您不要生气,您不要叹息,我是您的长子,我会站在您身边,听懂您的哀愁是怎么一回事!

可惜。可惜。那时我只是一个小男孩,我父亲只是一个低阶的,被生命之际遇所惊骇,被现实生活所催逼的近中年的男子。

他仿佛嗅知了,自己将在这岛屿生活一辈子。

但他不明白,怎么自己就成为一大群离散之民,漂泊之人的时代见证。而他的长子,则在很多年后,才惊觉到,必须为他,写下这一篇篇补遗,纪录下父子之隔阂,父子之亲爱的见证。

多年后,我父亲老了。

历史上将记载,他是随国民党政权败退至台湾的六十万大军之一;媒体将如是描述,他是荣民,是低阶军人,是眷村里眺望竹篱笆外困惑时代激变的外省人。

但他始终不再回去他的原乡。

他娶了台湾的客家女子。

他一心一意,要拥有一栋房子,不是分配的眷舍而是属于自己的一栋真正的房子,里面每个孩子有各自的房间,而未来子女结婚后女婿媳妇逢年过节能住进来的,拥挤却热闹的家。

他确实做到了。在无可反抗的离散的际遇里,他走出了单身终老的魔咒,老年的他拥有一家三代12口的热闹缤纷。但,为何,我总感觉他的寂寞呢?

那种,空空洞洞的,漂浮于某种难以言喻之虚空里的寂寞。

作者为知名作家、台北市文化局长

照片来源:作者提供。

●经授权刊载,原文分享于作者脸书。

●专栏文章,不代表i-Media 爱传媒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