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身忠孝新生Melt Coffee!以咖啡、閱讀、音樂遁入城市隱匿之所

从台湾当代文化实验场(空总)的方向往忠孝新生捷运站移动,忽然就被眼前招牌所吸引,Melt Coffee 小小的店面,透过玻璃看进去一楼顶多只能坐两、三个人,但居然还有二楼。推门后拾梯而上,不大的场域、空气间还散发淡雅栀子花香,书架上摆放整排可随意拿取在店内阅读的书籍,全是老板子和的个人收藏,当下边衬着古典乐的旋律节奏,边啜饮衣索比亚水洗浅中焙带有花香、莱姆、柳橙的风味,让人仿佛一坐下来,就被温柔彻底包覆,全然遗忘外面世界持续流动的时间。

袁哲生曾在《寂寞的游戏》里写到「我想,人天生就喜欢躲藏,渴望消失,这是一点都不奇怪的事。」想要躲起来的时候,不妨以一杯好咖啡、一本好书,栖息于此,反刍自我。 摄影/Kris Kang

一探Melt Coffee老板子和的咖啡之路

台湾导演钟孟宏曾在《我不在这里 就在往那里的路上》一书中写到,「年轻时就这么东晃西晃,到底只是纯粹的游晃,还是人生路上找不到着力点而不断磋跎。」然而,这种磋跎,归根究柢是种浪漫的底气,即便是游晃,因为没有倒下、还在持续迈步,就足以证明存在的意义。

今年7月试营运、8月正式开幕的Melt Coffee,由老板子和独自经营,有点迷你的空间尺度,却分成两层楼截然不同的氛围;一楼主要播放摇滚乐、能照见天光,仅两至四个位置,二楼则相对具私密感,通常会播放偏安静的古典乐;无论坐在一楼或二楼,外带或内用,都能舒心的享受一段咖啡时光。

距离台湾当代文化实验场(空总)步行不到3分钟的距离,即可享有一杯好喝的咖啡。 摄影/Kris Kang

老板子和说,店名之所以取作「融化咖啡」(Melt Coffee)其实没什么原因,只是他很喜欢「融化」这个字。 摄影/Kris Kang

咖啡店门口一隅。 摄影/Kris Kang

回溯最初子和的咖啡之路,向来喜欢咖啡馆氛围的他,因就读运动与休闲管理研究所时需要实习经验,因此先从事外场工作,后来当兵退伍完,也开始接触咖啡吧台。子和说:「一开始是因为咖啡店里有很多我喜欢的东西,跟咖啡比较没有直接关系。当然也有受到《伤心咖啡店之歌》的影响,因为书里那种归属感、群体的感觉,跟一群很有趣、和自己生活圈差很多,同时又很敬佩他们的聪明才智与魅力的那个环境很吸引我。」

因此,陆续学了四次咖啡的他,历经过外场、也学会如何操作咖啡器材、管理店铺,也曾远赴澳洲三年,亲炙与台湾截然不同的澳式咖啡文化,后来返回台湾时亦待过新竹墨咖啡。「墨咖啡的老板阿翔是个硬底子的餐饮人,他做过厨师、咖啡技术也很厉害,钻得很深,我在他身上学到非常多东西,也受他影响蛮深。」但后来不死心的子和又想去澳洲,但碰上疫情,只短居一个月就又回到台湾。这次他跑到UCC学习烘豆,在COFFEE LOVER's PLANET时他的眼界被彻底打开,「因为那里有很多参加咖啡大赛的选手会去学习,而他们做出来的咖啡,看待咖啡的标准都是以比赛为基准或导向,因此我接触到蛮多这类的知识与技术。」即便如此,子和心里还是想重回澳洲。

究竟为何对澳洲如此执着?子和表示,「因为我做咖啡的能力在澳洲还蛮值钱的。而且我英文也还行,所以既可以体验不同的文化,也能存钱,就会觉得澳洲的环境对我来说真的很棒。」但后来当他以厨艺课程申请工作签证时,才发现到厨房的环境过于复杂,「大家在那个竞争里很原始,我也很不习惯,后来也觉得如今再回到台湾也不会有舍不得的感觉。」于是当他回来后,先跟女友一起开了间迷你面包店Peace Piece,专门贩售精品咖啡与高品质的烘焙,而今年Melt Coffee也正式落脚于建国南路上。兼具外带与内用的小小空间,却以独有氛围开启新的咖啡体验。

摄影/Kris Kang

老板子和。 摄影/Kris Kang

城市里的咖啡秘密基地

走进店内,子和说一楼的空间设计多半沿用上一手店主的材料与色系规划,再加上部份他个人喜爱的海报,烘托出一种小而美的文艺感。二楼空间则由子和操刀,既可以看见他个人的摄影作品、在澳洲购入的明信片,也有私人收藏的CD、小说等书籍。「我没有特别往什么方向规划,就是选自己喜欢的家具搭配。也会透过像镜子、楼梯等元素去创造出一种空间的延伸感。同时,因为我很喜欢住在胶囊旅馆里的包覆感,二楼也想要呈现出较为安静的氛围。因此,只要上面有两组客人,无论一个或两个人,都算客满,我就不会再让客人上来。」完全不限时,非常惬意。

一楼的空间设计多半沿用上一手店主的材料与色系规划。 摄影/Kris Kang

一楼小而美的空间,加上些许子和个人喜爱的海报,烘托出一种温柔的文艺感。 摄影/Kris Kang

拾梯而上,率先看见的是子和的书架。 摄影/Kris Kang

店内摆放的书籍都可以随手拿起来翻阅。 摄影/Kris Kang

音乐也是形塑店内氛围的重要元素之一。 摄影/Kris Kang

二楼的空间不大却极具包覆感,相当舒适。 摄影/Kris Kang

目前Melt Coffee的咖啡豆以之山珈琲为大宗,撑起配方豆与义式风味,部份也使用闹蝉烘豆工作室。而店内主要贩售美式、手冲、小白、柳橙咖啡等饮品,手冲豆单多为浅中焙,则会不定期更换,至于餐点,子和还在思考会滚动式调整。不过,为什么店名会取作「融化咖啡」(Melt Coffee)?子和说,「其实没什么原因,只是我很喜欢『融化』这个字;因为它其实是同一个东西,但物理上又变成另外一个东西,但本质上,它其实还是原来的那个东西。」乍听有点玄妙,但仔细想想背后也藏有一种深刻的理解。有点接近子和的性格,希望翻转些什么,但也好像还是原来的自己。

老板子和。 摄影/Kris Kang

不断精进冲煮咖啡技艺的老板子和。 摄影/Kris Kang

在Melt Coffee不只咖啡好喝,氛围也极佳。 摄影/Kris Kang

店内提供手冲咖啡,豆单会不定期更换。 摄影/Kris Kang

冰美式咖啡(左)、冰柳橙咖啡(右)。 摄影/Kris Kang

喝杯咖啡、读本书!老板子和推荐3本书单

来到Melt Coffee除了外带,子和也很推荐大家可以坐到二楼,选一本书、边喝咖啡边阅读,享受与自己对话的时光。平时喜欢阅读的他也推荐了三本书单。首先是,被誉为本年度最高的《如刀的书写》。

这是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安妮.艾诺的著作,因作者在获奖后开始自省她的个人出身,同时也思考自己在社会阶级上的提升。她以自创的「平白书写」(écriture plate)拒绝「华丽词藻」,而这个书写形式亦是安妮.艾诺认为「最适当的书写方式」,她在前作《位置》便以此方式回头去书写各种关于父母的过去。子和表示,当时阅读《位置》时,「看著作者平实的描述从小跟父母的互动,我觉得是一件很令人感动的事。因为她没有逃离以前的阶级,反而是面对它,所以有一种,如今我在这边,可是其实我还是同一个人,但两边其实都没有归属感。」因此当他阅读《如刀的书写》时,更是惊艳于作者对「平白书写」概念的实践。「她把自己说成是一个叛逃者,但我觉得也有点冒牌者症候群的心态。而此书则是她透过以电子邮件回应作家费德里克-伊夫.吉奈的提问,针对自身书写所提出的思考。」非常值得一看。

而另一本值得一看的,则是台湾作家王文兴于1972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家变》,子和表示,「我高中时读就觉得很好看,可是一直说不上来好看的原因是什么。但成年后再重读,才明白当初喜欢的是那种叛逆感,想反抗上一代,有一分证据、说一分真话的气氛。但如今回头再看,反而看见更多的东西。特别是作者书写的语言也是创新过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用词,都只有这本书里才有,我觉得这件事情本身也很叛逆。但虽然创新,却不会让人看不懂,而且作者从头到尾都贯彻了这个概念。我觉得很厉害,是一本可以读很多遍的书。」

至于第三本子和推荐了朱少麟的《地底三万呎》,「从《伤心咖啡店之歌》后,包含《燕子》的角色都开始有种模式,比如有个值得崇拜、很漂亮的角色,还有一个有点无知者的人物,而其他周边的人,可能是跟着这些角色长出来的样子。但《地底三万呎》比较没有这样的情况,而且书中那种破败的气氛,到一个人本来其实并没有怎样,但最后被形塑成一个坏人的过程,蛮精彩的小说。」

或许,每个人都有各自寻求咖啡因的理由,比方尚未苏醒的早晨、需要来剂强心针的午后,或者,有时只是想找一个栖身之所,短暂收容无处可去的心灵;下次路过这里,匆忙时可以随手外带一杯咖啡,闲暇之际则不妨坐进一楼或二楼,挑一本适合自己的书、找个合适的位置,边喝咖啡、边透过字里行间的走文,忘却当前行色匆匆的世界,并在休息片刻后,重新找到继续前行的理由。

喜欢阅读的子和把自己的藏书放进店里,让大家也能透过文字享受不同以往的咖啡时光。 摄影/Kris Kang

老板子和。 摄影/Kris K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