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拆拆!地方急了,赚钱一夜进入“拆售时代”
常有读者朋友错过文章更新
将“智谷趋势” 设为星标
保持联系,一起前行
为了应对日益干瘪的口袋,地方的创造性从未如此澎湃。
一边是降降降!一边是急急急!今年1-4月:
当涨价潮席卷神州大地,更多地方都藏不住了,种种创新举措都在有利可图的地方开始冒头——
广告卖不动怎么办?拆!
房子卖不动怎么办?拆!
土地卖不动怎么办?拆!
随着紧日子的到来,精打细算赚小钱的“拆售时代”,突然降临了!
“拆哪儿”又翻开新篇章。每一个看似不相关的普通人,都能出一份力,为旱到冒烟的大地提供一份养料。
一场巨大的连锁反应,已经开始。
有没有发现,全国地铁都在疯狂大甩卖,广告率先“拆”了。
如果你搭乘广州地铁,会看到这样花花绿绿的“小广告”,几乎把地铁站玩成了“人民公园”、“相亲角”与线下版“Boss直聘”。
什么时候,象征着大城市高大上基础设施、现代化通勤的地铁,变得这么“接地气”了?
仿照《风骚律师》的律师个人海报
一路走在地铁里,仿佛迎头撞上无数人的生活切片:
在“单身时代”勇敢追爱的00后
年轻女孩顺利毕业走向社会的欢喜憧憬
自信满满的应聘者晒出“零散的前半生”
“下一站有车有房”的生日美好宣言
“给i人老公亿点点震撼”的合家欢幸福时刻……
你猜猜,在地铁里做一条这样的广告,需要花多少钱?
答案可能让你大跌眼镜——不要9万9,不要9千9,只要999,就能投上三天!
在广州地铁做一条个人投放广告,标价是:
不到千元,赚足眼球,这样太便宜了吧!难怪一时铺天盖地,都快被玩坏了。
二线城市的地铁,就更“物美价廉”了。譬如合肥,1000元甚至可以放上28天,极其划算。
要知道,以前地铁广告可不是那么“亲民”的,画风就一个字——贵。
@Vista看天下指出,以北京地铁的商业投放为例,一个12封灯箱租用4周的价格从12万到4万2不等。虽然实际会给出不小的折扣,但最低也得过万才能搞定一个。
在实际操作中,商业广告大多都是将整个出站口的展厅打包售卖,价格只会更高。
为什么放着好好的贵价商业广告不做,各路地铁要跑去做低价零散的个人生意?
背后原因,是“甲方爸爸”们的广告需求,已经不够用了。
过去三年,中国地铁从8708的运营里程,飙涨到23年底的10165.7公里,涨幅高达16.7%。
与地铁规模成反比的,是广告的上刊率正逐年下降。2023年地铁平面媒体的上刊率仅有48%,跟三年前相比,下降了四个百分点,为三年里最低。
这意味着,此时此刻蔓延大国地表过万里程地铁,其广告位超过一半都是空的。
今年前四个月,地铁广告还在一路下跌。
数据来源:央视市场研究CTR媒介智讯 Ad Cube 广告数据库
形势之严峻,业内有专业人士撰文指出,当今地铁广告的降价之风,以及流标之风盛行,以至于——
“成都、南京、厦门、石家庄、东莞、重庆、沈阳、青岛等地出现经营权费降价后招标流标的现象。从价格看,厦门降60%,石家庄降70%,东莞降50%。”
一边是大量闲置广告资源卖不出去,一边是亏本消息频频传来——
2023年,广州地铁营收创下历史新高,但由于政府补贴大幅减少,导致归母净利润却大幅下降8.2亿元,最终只有2000多万元。
不只是广州,北京、杭州、南京、合肥、郑州、成都等城市的地铁站都开始允许个人投放广告。背后原因大同小异:
若扣除政府补贴,全国29家地铁公司实际利润全部都在亏损。
合肥地铁个人广告招租
过去20年,当无数年轻人顺着地下铁涌向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陪伴他们的是高歌猛进的楼盘广告,时髦大气的美妆时尚广告,鲜明新锐的互联网广告……
如今,时代变了。
铺天盖地的个人“小广告”,五花八门,仿佛成了一块块贴在地铁身上的膏药、补丁,宣告着紧日子的到来。
滚滚红尘中的每一个普通人,都无法置身事外。
如果说,依靠地方补贴的地铁运营,都是九牛一毛。那么,真正大头的房地产,则足以让地方真正急得团团转。
这里,才是最需要“拆”的领域!
今年1-5月,商品房销量跌幅高达20%,其中住宅销售额暴跌30.5%。背后,是因为价格不够低吗?
最新数据显示,5月份70城新房房价价格环比下跌0.7%,已经连续12个月下跌。
当房子卖不动了,降价又不被允许,地方政府灵机一动——
要想最大程度释放购买力,有没有可能,效法二十多年前香港祖师爷卖楼花?
只不过,这次不只是把一栋楼拆成单套卖,而是进一步,把一套房拆开来卖。
安徽芜湖这个大机灵表示,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一切皆有可能。
5月31日,安徽芜湖宣布,要探索购买部分产权的方式。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合同约定,让购房人先买房子的部分产权,剩下的产权由房企持有。
这个时候,买房人就可以搬进去这个房子,算半个租客,按时收房租。等买房人终于有钱,能够从房企手里买下剩余产权的时候,所累积交上去的租金款就可以抵扣房款。
这个套路,是不是很熟悉?
让房企主导购买部分产权,地方政府财政负担减轻,又能撬动购买力,盘活楼市;
同时,部分产权仍然握在房企手里,对于银行而言也是一笔更安全的操作;
再说了,这种房子还能兼任廉租房——交的租金都是你的购房款,相当于免费居住,年轻人不得乐坏了?
简直就是一箭三雕啊!
地方减轻了负担,创造了更多真正意义上的“廉租房”,收获了美名;房企收获了更多还未长成的购买力,加速去库存;买房人获得了更宽松的现金流和“免费居住”的房子。
芜湖,赢麻了。
我提名,给这个神奇的小城芜湖一个“最贴心”经济学奖,并督促这个做法尽快推广到北上广深,在城中村住麻了的千万青年,太需要这种操作了。
当然,一个绕不开的问题是,如何确保不引起金融风险?
以芜湖新房单价1.2万计算,购买一套100平的房子,首套房首付需要掏24万,每月还款超5000元。
需要用到“半租半购”这种办法的,应该是刚毕业存款不多,收入不稳定的年轻人。
以今时今日的就业率,让这部分年轻人加大杠杆,赌上他们未来的30年……本就紧巴巴的房企们,会不会被套牢?
对底子发虚的房企来说,从一次性生意到变成长期房东,从赚快钱到赚长线钱,做好这个准备了吗?
这些问题恐怕暂时无解,只能先“拆”为敬。
土地市场,同样在“拆拆拆”,拆出一个新时代。
去年全国卖地收入5.7万亿,跟2021年的8.7万亿相比,已经暴跌3万亿;
今年前四月,中国卖地收入10536亿元,同比下降10.4%,与2021年同期收入21383亿元相比,下降超万亿。
可以预见的是,今年的卖地收入,并没有好转的趋势。这超万亿的窟窿,究竟还能从哪里补?
毕竟,原本的买家们,几乎全部趴窝——
民营房企,两年前开始就开始高喊“活下去”;国央企,这两年也接连拿不动了;一向最可心的城投平台,被接连曝出“拿地不开发”的“空转丑闻”。
图源:民生固收,财联社
2023年,土地市场飞速萎靡,城投拿地面积已经超9成
而大规模“沉睡”在城投手里的土地,还在逐渐“滚雪球”,随着时间增长一步步累积。
@西政资本给出的一组数据是,浙江省2021年7月1日至2023年3月1日,全省城投平台竞得的480宗涉宅用地中,顺利进入开盘阶段的仅118宗,占比仅为24.6%。
换句话说,剩下四分之三处于“沉睡状态”的土地,该如何处理,已经成了地方的“心头大石”。
再不“拆”,还能怎么办?
地方已经急得团团转,使出了十万分的虔诚,开始一日三省吾身:
浙江看着跨境电商产业带出海的蒸蒸日上盛况,猛地醒悟:不就是去中间商嘛,这个我熟啊!
土地直接零售,面向个人消费者就是一招秒棋。毕竟,大的钱是拿不到了,小的钱还是有希望的。
今年,浙江丽水就推出个人买地建房,将昔日成千万上亿的大块土地,拆分成零散的小块。
图源:丽水人居
最关键的是,每亩起拍价只要200-300万,让普通人也能自己建房。
图源:网络
曾经震撼过全网的浙江农村豪宅,或许也会蔓延至市区外围
具体实操过程中,可以单个业主拿地建设,也可以多业主联合竞买,具体的建设方式更是个性化十足,大可“量体裁衣”,在市区拥有一套专属于自己的“自建房”。
如此一来,大批富裕的浙江农村“别墅业主”,很难不感到怦然心动。
除了满足真正的居住需求,最关键的是,这样操作下来并不昂贵。
智谷趋势此前算过一笔账,跟丽水当前改善新盘的2万元均价相比,个人拿地+建设造价+税费,也就在一万上下,是一笔很划算的买卖。
一个房企倒下了,还有千千万万个有钱有需求的买房人。
农村包围城市,依靠群众力量缓解土地财政困难,浙江不愧是民营企业大省。
而经济大省浙江尚且如此,其他省份又有多少“沉睡土地”与“滞销土地”?
2024年,当地方急着处置土地,“土地零售”或将进一步扩大到多地,让更多人有机会住上自己梦想中的房子。
一个时代的启幕,伴随的是越来越多普通人,开始站上历史舞台。
这个历史时期,我们会迎来无数个人在土地上一展才华,将对家的期待一一“写”在大地上。
套用一句名言——这是最坏的时代,但也是最好的时代。
过去十余年,土地财政高歌猛进,经济的潮水滋润着一个时代——
光鲜亮丽的广告橱窗,被野心勃勃的企业占领,满屏满眼只剩跳动的商品;
拔地而起的商品房,在口口传诵中只有向上跳动的价格最有意义;
从拿地到开工到成为千篇一律标准型号的房子,无人在意户型设计是否合理。
但当潮水开始退去,被高速增长掩盖的一切,都开始浮出水面。人们开始沉下心,关注自己真正要什么了。
“拆”了,未必是一件坏事。它的背后也许是多元、彩色,回归于需求的日常。
中产必须要调整预期了。楼市救市、地缘关系、整个社会的变化,都影响我们每一个人的决策。
加入智谷研判年度会员,每周收获一次对世界资讯的认知与独到判断,智谷三十多位研究员辅助大家,去理解资讯背后的趋势和本质变化。
中文互联网正在消失,千万别让自己成为那个代价。
限50个名额,减免100元(原价299元)
参考资料:
Vista看天下:“花几百块让朋友出丑一个月”,地铁广告成了00后最新社死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