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分析-后疫情时代 智慧医院商机可期
因全球疫情而加速成长的医疗产业智慧化,将医疗服务延伸至社区及居家,民众体验后的接受度大增,成为远距医疗照护领域产品及服务持续发展成功之关键因素。图/freepik
(更多产业分析请扫QR Code)
三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重创各国经济,却催化远距医疗、行动照护等智慧医院市场快速成长。根据Verified Market Research报告指出,全球智慧医院市场规模于2021年约369.9亿美元,预估至2030年可成长至2,401亿美元,2023至2030年年复合成长率(CAGR)可达23.1%。其中北美地区仍被预期成为主导市场,而亚太区域则具快速扩张潜力。
由于医疗产业提供对生命及健康的照护服务,性质不同于一般服务产业。医疗产业因有多元化专业人才分工但又属于人力密集,病患直接参与医疗服务的过程,消费的当下同时生产,而服务内容针对个人量身打造,有专家学者对此特性称为「不可转售性的服务」。且因疾病发展不可预测的变数,医疗供给者不易预测供给的量及具体项目,具有较高不确定性及高风险。然而,随着科技进步,逐渐翻转医疗机构既有模式,例如:在远距医疗的协助下,病患在接受医疗服务的过程中,不需处于同一个空间。透过AI(人工智慧)分析,让疾病发生与发展的预测具有更多科学参考意义。然而,不变的是医疗产业本质对专业度与精确度之高度要求,也促使医院内部主导建置智慧医院的发展机制。
■数位科技辅助流程再造,
取代繁复人工作业
目前台湾的智慧医疗运用于医院场域多元发展,各医疗机构因流程、规模大小、资金来源等条件差异及待解决问题与发展动机不同,而影响到发展重点与策略蓝图。
传统上,医院内部的医疗流程,多是倚靠众多标准作业流程与专业人力工时所完成,然而随医疗需求增加、医院规模成长,业务繁忙成为医院工作人员的常态。因此,透过科技辅助精简流程进而减少高重复性人工作业,成为医疗机构投资智慧化建置的重要动机。
依循就医流程,从就医的开端就能看到数位化科技在医疗产业已相当普及。相关设备与系统辅助,不仅缓解以往繁复行政流程之人力及空间成本,更大幅扩充服务范围及提高便利性。行动挂号App、互动式服务装置、多元化缴费平台,可辅助以往人力密集的行政作业,俨然已成为国内医疗机构标准配备;更进一步,引进智慧化的互动客服及咨询系统,更跳脱以往仅限机构上班时段才能提供面对面或电话服务的局限,服务延长为全年无休,却不增加过多人工负荷。
目前,门诊后若需进一步检查、检验及领药,将同样具有如数位影像技术、行动量测装置及物联网技术等智慧医院科技辅助,以提升流程之效率与效益。针对药师面临大量处方签、多程序辨识及长时间工作,容易造成视觉疲劳等长久困境,多家医院已引进智慧药柜搭配闭环式管理系统予以改善,有助于缩短药品供应的距离,加强药品取用管理,进而降低候药时间与降低潜在用药的风险。
■延伸医疗服务至社区及居家
因应资讯时代及智慧医疗趋势,电子病历制作及管理办法于2022年进行重大修改,在卫福部修法后,医院可采用云端服务进行电子病历的资料处理,再加上通讯诊疗办法同步修改,使适用范围更广泛,被视为远距医疗及云端医疗资讯发展的重要突破。
远距医疗需求也带动视讯门诊设备、软体、远端监测系统、穿戴式装置及云端资料交换机制等产品急速发展,突破传统医疗作业流程,发挥医疗专业人才价值,不因时空限制而分配不均或闲置,带给民众全新的就医体验。以社会福利角度而言,城乡差异及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影响偏乡就医便利性,而远距医疗发展带予偏乡民众更多友善。其中远距会诊由医院专科医师线上参与共同诊疗,让偏乡医师不再孤军奋战,或受本身专长领域所限制,更能提高诊断完整性。
远距医疗若能结合行动装置也将创造医疗产业及健康产业商机,大至医疗行动车,小至个人化穿戴装置,例如:Apple Watch、Fitbit智慧手环、Alivecor可携带式心律监测器、及居家睡眠监测装置、智能感测垫等产品,均为协助个人健康管理之良好辅助工具。
智慧医院建置常见由内部主导发起,对机构而言短期不易有显著营收成长,但长期而言,透过持续改善流程与人员工作负荷进而提升效率与品质,带来更节省及更具量能的好处。更重要的是,作业执行当下持续系统性及标准化资料搜集,将成为发展AI医疗重要的基础。
因全球疫情而加速成长的医疗产业智慧化,将医疗服务延伸至社区及居家,民众体验后的接受度大增,成为远距医疗照护领域产品及服务持续发展成功之关键因素。因此,可预见医院未来的需求端不限亲自来到医院的就医民众,而是来源更广泛的使用者,于此同时相关连结系统与平台、完善互通环境以及使用者终端装置等因应产品或服务,均将成为各相关厂商投入发展之重要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