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分析》运费节节高 出口企业管理大考验(2-1)

运能过剩一直困扰着航运业,过去一年大多没有订购新船。原因是为控制COVID-19疫情传播,各国在2020年初采取严格的封城措施,导致贸易需求大幅下滑,但自去年秋天开始,终端消费需求急速复苏,并在2021年更急剧的反弹。COVID-19为货柜运费史上带来了最辉煌的历史,运费飙涨一发不可收拾。

纺织业者指出,过去和客户的交易是采取CIF(Cost Insurance and Freight),也就是运费、保险费都包括在报价中的贸易条件,由卖方负责购买货物的海上运输保险,支付保险费。而COVID-19疫情疫情后,运费节节攀高,根据波罗地海货运指数(Baltic Freight Index),自1月以来,中国-美国西岸货柜运费报价大涨66%,自2020年初以来飙涨逾400%。与此同时,从亚洲运往北欧的货柜即期运费(Spot rate)也分别劲扬92%、480%。

因应运费的上扬,电子业者采取更改贸易方式,由CIF改为FOB(Free on Board)。FOB条件就是卖方将货物交到出口港海洋轮船上,责任即告解除,此后的费用与风险均由买方负担。而如果客户不接受新的贸易模式时,业者又如何因应?

业者表示,目前货运价格何时回稳并不明确,如果接长单又不更改贸易条件,营业费用的支出会侵蚀毛利。所以,在考量毛利的前提前,就得要筛选订单。

运费反应在财报的营业成本或是营业费项目中,从企业公布的H1财报可以看到让业者「心痛、淌血」的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