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追蹤/智慧化耕作 提升競爭力

LED诱导式防治装置,采用LED特定波长与特殊气味诱引双机制,诱捕咖啡果小蠹虫。工研院/提供

原乡有许多特色作物是部落族人的主要收入之一,但种植方式大都是传统野放,或施药施肥方式让作物成长;加上原乡地区人口外移与老化严重,农忙时期时常缺工,导入智慧科技管理将可提高农业生产管理及弥补人力缺口。

LED诱导式装置于咖啡园区进行防治,经过防治咖啡无虫蛀痕迹,增加咖啡豆可用率。工研院/提供

LED诱导式装置于咖啡园区进行防治,经过防治咖啡无虫蛀痕迹,增加咖啡豆可用率。工研院/提供

LED诱导式装置于咖啡园区进行防治,经过防治咖啡无虫蛀痕迹,增加咖啡豆可用率。工研院/提供

经济部产业技术司以科技专案整合农工应用科技,于原乡部落导入智慧科技协助病虫害防治、材料化加工等技术,来提高特色作物的产量与产值,进而提升原乡地区特用作物的产业竞争力。

例如让原乡受气候变迁影响而有所冲击的农产蔬果,能在地转制为加工成食用原料,协助在地组织开发新的产品,借由农会、产销班及合作社等推广至全国各地,媒合饭店旅宿业者拓展行销通路,从智慧生产管理种植、加工到销售的产业链,发挥原乡在地特色优势与生产能力,创造新商机及吸引更多的年轻族人返乡协助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并保留传承既有的农食文化,也期盼创造出兼容循环经济与文化永续的部落特色经济。

随着国人饮食习惯改变,对于咖啡的需求提升,近年来原乡部落搭上这股黑金的潮流,经过近几十年来的努力,原乡因区域环境差异发展出属于各地区独特风味的咖啡,逐渐打响名号朝向精品咖啡迈进。

在国内咖啡蓬勃发展之时,因气候变迁导致外来种「果小蠹虫」入侵,重挫国内咖啡栽培品质与产量,源起非洲的果小蠹虫虫害问题,逐渐扩散影响全球咖啡园区。果小蠹虫会在咖啡浆果钻孔并造成黑色孔道,使咖啡豆完全失去价值,严重损害原乡栽培咖啡之经济收益。2007年国内首见其踪迹,目前全国咖啡园大都可发现。

目前国内咖啡病虫害防治迫在眉睫,产业技术司支持工研院以科技专案创新研发「果小蠹虫危害防治技术」并于咖啡园区应用,诱捕系统及友善防治双管齐下,有效降低咖啡园区的虫害。诱捕系统以LED发出特定波长光源,且加上气味诱捕方式,吸引咖啡园区虫只靠近而落入诱捕装置中;装置上设置微型太阳能发电,以自给自足的供电方式降低使用成本且增加其便利性。气味诱引剂比市售每公升成本少28%,能有效延长诱捕时效,比市售诱引天数提高42%,减少补充诱引剂的频率释放咖啡园人力。针对咖啡常见的病害,如叶锈病、炭疽病等亦利用环境友善资材进行防治,透过全面性防治,使咖啡免于病虫害之苦,提高原乡咖啡产值,让优质的台湾咖啡能继续发展茁壮。

原乡所种植的农产蔬果因气候变迁及虫害影响,会有农产剩余物及不良品,或因天候造成交通中断而无法运送的状况。为协助原乡将新鲜蔬果原料及时进行在地加工进而提升部落经济力,产业技术司以科技专案支持工研院开发「复合热能干燥设备」,利用太阳热能与热泵干燥混合式加热,相较纯电热式干燥设备节电30%,透过模组化设定农作产品参数与制程,友善每位使用者。

移动式复合型节能干燥设备及原乡特用作物衍生加值创新产品。工研院/提供

目前已协助原乡部落制作番茄、栉瓜、山苏等保色粉末材料,应用于面食、烘焙食品等。透过原乡作物材料化方式,增加至少三倍以上价值,连带提高部落农民两成以上收入。此外,创新技术也落地应用于南投、屏东、台东、花莲等原乡场域,并持续与原乡在地组织合作,如当地合作社、产销班、农会等单位,辅导建立特色作物智慧生产及加值,协助田间栽种及初级加工程序,建立标准生产化流程,以利后续推广与应用。

自2021年起在产业技术司支持下陆续开发出多样创新产品,如大和当归养生饮、大和当归薰香、番茄公主面、栉瓜勇士面、金钗石斛养生饮及养眼精华冻、山苏面、山苏面线、印加果精华液、印加果洗发液等,链结更多产业生态系,媒合原乡部落业者与加工业者,以及行销通路业者推广在地好物,带动原乡整体经济发展。(作者是经济部技术处原乡智慧科技应用计划协同主持人)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