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辈食在好幸福!偏乡「乐龄共餐」化解独居独食的寂寞

透过共餐服务,独居长辈得以走出家门,和熟悉的邻居、朋友一起用餐。(图/一粒麦子基金会提供)

艳阳高照的中午,厨师熟练地拿起锅铲,大白菜炒肉丝、三杯梅花肉片、山药大骨汤……一道道家常菜肴陆续上桌,食堂内顿时飘香四溢。「我每天都来,大家聚在一起吃饭、聊天就是开心!」话刚说完,何爷爷手取筷子,已准备大啖桌上的饭菜;一旁的许奶奶拄着拐杖走到座位,向同桌的老朋友打招呼,迫不及待分享孙女考试上榜的消息。

在花东地区,许多长辈在家中没有人作伴,生活宛如没有对白的默剧,这一小时的「共餐」聚会,是他们难得走出家门、有人陪伴闲聊的机会,或许也是一天中最美好的时刻。

看见偏乡长辈「一个人吃饭」的寂寞

「东部的部落里常常见到这样的画面:年轻人因为生活需要,不得不到外地工作,家里只剩下独居或两老相依的长辈。」一粒麦子基金会执行长林木泉说,老人长时间在家闲荡无事,很容易失去生活重心,身心健康也连带受到影响。

根据卫福部最新一期的老人状况调查,全国65岁以上「独居者」约占5.44%,其中东部地区的独居比例是全国平均的三倍多,相当于每5名长者中,就有一位是独居老人,且「两老相依」的比例(26.88%)更是全国之冠。花东地区将近一半的长辈,不是独居就是老老相顾,他们的生理、心理及社会参与上,该如何关怀与照顾?

二十年前,一粒麦子看见独居长辈的困境,思考着如何帮助长辈们走出寂寞。林木泉提到,位于台东县卑南乡的东兴部落的「东兴老人日托站」是一粒麦子基金会第一个推行共餐服务的据点,不少长辈上午前来日托站上课,接近中午又得赶回家煮饭,时间仓促,再加上老人行动力不如年轻时,备餐非常不方便,若忙碌中不慎烫到手、忘记关火,还可能引发危险。

而正是在「看见长辈需要」的契机下,一粒麦子开始踏出了「长辈共餐」的服务脚步。

独居长辈走出家门,老老相伴幸福共餐

「明明是一样的菜色,与朋友一起享用时,心情却截然不同!」一粒麦子花莲服务中心银发服务组组长曾娟认为,长辈共餐时,因为有熟识的朋友、邻居相伴用餐,长辈更愿意敞开心房,分享最近发生的日常趣事;此外,欢乐的气氛也有益促进食欲,比在家吃饭配电视美味许多。

老老相伴共餐,长辈更愿意敞开心房,愉悦的心情也有助促进食欲。(图/一粒麦子基金会提供)

2018年起,一粒麦子陆续在花莲县凤林、玉里、富里、寿丰,以及台东县关山、卑南、池上、太麻里建置「有福馆」,在午餐时段邀请周遭的长者、祖孙家庭,或是需要照顾的弱势族群一同共餐,凝聚社区居民的情谊。

在较偏远的山间,基金会主动走进部落,租用当地的公共空间设置「部落厨房」、招募热心公益的在地人,并运用在地食材烹煮家常菜,让长辈吃得暖胃又安心。至于交通易达性不高,或者找不到厨房场地的部落,一粒麦子则启动「行动厨房」,由厨师开着小货车改装、搭载着烹饪设备和食材的「行动厨房」餐车,每周一到两次,挺进特偏部落,现场烹调热腾腾的餐食,部落长辈们吃了都赞不绝口。

不过,推行共餐并不是简单的任务,除了需要筹措经费与设备,最困难的是邀请习惯待在家的长辈走出来。「对这些长辈来说,基金会是来自外地的陌生面孔,尽管有免费午餐当诱因,很多人仍怕生不敢前来。」曾娟说,幸好在地的村里长与街坊邻居相助,陪同基金会人员挨家挨户拜访,以热情化解了长辈的疑虑。

「行动厨房」进入偏乡部落,由专业厨师现场烹调,提供热呼呼的新鲜佳肴。(图/吴欣颖摄影)

扎根偏乡二十年,一粒麦子与社区搭起深厚的情感连结。林木泉分享,有些生活比较困难的长辈来共餐,可能不好意思开口「想打包食物当晚餐」,但负责配餐的服务人员早已有了默契跟共识,都会先替老人家准备好下一餐的便当,好让长辈带回家享用。

而每逢假日,长辈们在外地工作的儿女们返家后,看见父母亲在社区各类据点和共餐服务的照顾下,比以往更健康、快乐的神态,也由衷感谢一粒麦子基金会化身「在地照顾者」,不辞辛劳地关心老人家的营养摄取与生活品质,让他们无后顾之忧,能放心在外地打拚。

长辈展开深藏的笑容,一粒麦子持续优化服务

随着愈来愈多长辈告别一个人吃饭的日子,用餐时展开灿烂笑容,「我们持续思考还可以多做些什么。」林木泉眼神坚定,谈起正在优化的服务行动,以及未来的蓝图愿景。

为了打造更完善的餐食服务,一粒麦子携手在地的 7-ELEVEN 门市,由超商提供新鲜餐食至附近的据点,让长辈拥有多元变化、营养均衡的菜单选择。同时,基金会也积极募款,民众可至 7-ELEVEN 门市投下零钱,或使用 ibon、OPEN POINT APP 进行捐款,这些爱心将用来升级厨房设备、提高在地厨房工作人员的待遇及培训,维持高品质的餐食供应。

让偏远地区的独居长辈「吃得好、吃得饱、吃得暖」,是林木泉执行长的坚持与使命。(图/吴欣颖摄影)

值得一提的是,未来的餐食服务有不同以往的「创新发想」,一粒麦子选定人数稳定的文化健康站,日常课程融入种菜、养鸡等简单农务,由长辈生产部分食材来源,降低社会资源的依赖;日照中心也即将推出「大龄厨房」,鼓励长者参与在地特色食材的加工,制成三明治、浓汤与咖啡,不只训练长辈的身体协调能力,生产的食品也能成为共餐或送餐的餐点。

回顾投入偏乡服务的历程,林木泉知道「民以食为天」不但是不变的道理,更是一扇重要的「门」⸺ 透过餐食照顾,一粒麦子基金会得以将各项社会资源,导入长辈的生活中,当受照顾的长辈能够「吃得好、吃得饱、吃得暖」,长辈的生活方能丰富满足,如成熟麦子般粒粒饱满,走出开阔喜乐的银发新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