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脚下是我家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今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镇石峡村的乡亲们回信,深刻阐释长城的独特价值,勉励大家“把祖先留下的这份珍贵财富世世代代传下去”。生活在这里的长城儿女,也用自身实践,奏响保护传承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的协奏曲。
长城情
沿着八达岭长城脚下的山路一路向南,几经兜转,便来到青山环抱的石峡村。村口的显示屏上,滚动着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内容。
“得知总书记给我们回信,特别高兴。这是对我们石峡村长城保护员最大的鼓励。”在村里的一条长椅上,80岁高龄的梅景田侃侃而谈。
在八达岭古长城和石峡关长城脚下,石峡村三面被长城环绕。村中一段段长城砖墙的造型,向世人述说这里曾经的兵营城属性。石峡村,也因村口的山崖陡峭而得名,村子不远处便是古代军事要塞——石峡关,这是北京西北方向的最后一关,至今仍有罗锅城、南天门、鸳鸯楼、将军楼、狮子楼等遗迹。
这样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村子与长城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时间回溯至上世纪80年代。由于自然和人为等多重因素影响,石峡关长城许多点段开裂,城墙破烂,垃圾遍野。村民甚至拆了城砖拿回家盖房子。
“这都是我儿时玩耍的地方。长城被损毁了,看着心疼。老祖宗留下的遗产,不能毁在咱手里啊!”于是,石峡村村民自发组织起来,肩负起保护长城的重任,梅景田便是其中之一。
手持木棍,挎上背包,带上镰刀。梅景田,一个普通的农民,就这样上长城、割杂草、除灌木,一守就是40多年,看到有人私刻乱画、擅自拆砖,他立马上前阻止。2000年年初,梅景田带头的石峡村长城志愿者协会应运而生,成为北京首个保护长城的农民组织。
直到今天,本该颐养天年的梅景田还习惯性地会去长城上走一走、看一看。
梅景田的事迹影响了这个家庭的三代人,更影响了整个村子。一个百余人的村子,八成村民参与过长城保护,“过去长城守护我们,如今我们保护长城”。
2019年,梅景田的外甥女刘红岩通过考试,接起衣钵,成为北京首批长城保护员中的一员。
“红岩,今天上山不?”
“上啊,走!”
刘红岩麻利地套上亮橙色马甲、背起双肩包,朝着上山的方向走去。
从刘红岩家出发,步行5分钟就能到山脚下。沿着狭窄陡峭的山路,满是碎石和沙土,深一脚,浅一脚,最窄的地方仅容一人通过。遇到坡势较陡的地方,常人需要小心翼翼地碎步过去,刘红岩却像阵风嗖一下就上去了。
“有什么爬山的诀窍吗?”
“像鸭子走路,中间路滑,两边扎实。”
对刘红岩来说,长城就是家,是放不下的念想。
随着海拔逐渐升高,村子全貌也渐渐映入眼帘。“在长城上可以看到家,在家抬头就望得到长城。”
在树林里穿行半个钟头有余,两旁的树荫渐渐消失,雄伟的古长城横亘眼前。山脊处长城逶迤,唯留下刘红岩的背影。那一刻,一股沧桑感油然而生。
“瞧这砖裂缝大了,得记录下来。”每天在长城步行上万步的刘红岩,早已对每段墙体的状况了然于胸。山谷风口大,墙砖经年风雨会产生裂缝。刘红岩仔细地观察、拍摄、记录、上传、汇报。巡视敌楼时,地上飘起一个丢弃的塑料袋,刘红岩顺手捡起。
巡查监测险情、劝阻游人攀爬,长城保护员的工作辛苦而寂寞。但刘红岩却觉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
“长城长,石峡兴。长城保护了我们,我们更要加倍地保护它。”刘红岩边说边指着山下,顺着手指的方向,碧绿的山谷间,一片红色屋顶的房屋,正是她的家。
石峡兴
“上菜啰!”铜锣一响,美食登场。
到了饭点,位于石峡村核心区域的石峡古堡客栈热闹起来,来往的食客络绎不绝。这里的各色美食,都是由轿子“抬”上餐桌的。尤其是非遗菜品“贺氏酱猪脸”颇受欢迎。按照当地的吃法,用火勺夹上一块猪脸肉,配上黄瓜和小葱,入口即化,令人叫绝。
这里也是石峡村商业发展的萌芽。
2014年,贺玉玲怀揣着对长城文化的热爱,锁定了石峡村的18个院落:请来设计师,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将传统长城元素融进村里的一石一瓦。那时,石峡村还默默无名。村民常年以种地为生,对贺玉玲的行为颇有不解。“花大价钱租个破房子,图啥?”
贺玉玲用行动回应村民。先后租下的院落,被改造成不同主题的民宿。“石光长城精品民宿”品牌就此落地。她把自家厨艺融入村里传统的石烹宴,打造为石峡村的一大美食特色。
“有了祖先留下的长城,才有我们今天的金字招牌。有了长城文化资源赋能,民宿产业才能长远发展。”贺玉玲一语道破,长城就是答案。
晌午过后,仍有不少吃饱喝足的食客在院子里小憩。低头品佳宴,抬头见长城。头回客变回头客,生意怎能不火呢?
如今,村里不仅有客栈,还有咖啡馆、书屋、村史馆、露天影院、非遗手工体验馆等。在石光长城精品民宿的带动下,外出务工的人们回到村中,当起了民宿经营者、酿酒师。坐在咖啡厅里品尝卡布奇诺的游客,哪能想到自己是在曾经的破羊圈里呢!
思路打开了,奔头就多了。村里“沾光”的远不止民宿主,还有村里经营餐饮、零售的店铺,种植果树的村民。石光长城精品民宿每年从石峡村及周边村采购2万斤鲜海棠,用来制作海棠系列产品。每到丰收季,石光长城精品民宿还帮助销售里炮苹果、帮水峪槟子,人多了,果农的销路也打开了。
打响一个品牌,富裕一方经济。长城村的产业结构韧劲十足,村民的好时光还将延续……
新活力
古井、练兵场、烧窑厂……在几代人的努力下,石峡村内的长城至今保存着原始风貌,石峡峪堡关城遗址尚有留存。作为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文化遗产,长城充满历史积淀的人文建筑精华,也吸引无数人为之着迷,为之付出。
20世纪60年代,一个年轻的英国少年威廉·林赛从一本地图册上“邂逅”中国长城,从此魂牵梦绕。1986年,30岁的他首次到访中国长城。此后38年的时光里,林赛探索长城、研究长城,并以实际行动保护长城。
长城是一砖一石一日一夜修建起来的;长城之旅,也应当是一步一步一天一天地接近终点。林赛从嘉峪关徒步,经过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北、北京……他把自己探索长城的经历写成书,成为长城保护的提倡者和践行者。
“长城不仅是一个中国故事,也有长城之外的故事,还有全球故事。”林赛说。他的最新作品《金色长龙》,就是写给孩子们看的。因为,孩子就是长城的未来。
长城有挖不尽的文化资源,写不尽的民族之魂。“五更天,莽莽的苍山远接天际,一道长城在山脊蜿蜒,如同巨人伸开的长臂,把大大小小的山峰揽到自己的怀里……”在众多知名作家笔下,“长城”是常见的元素。
随着长城文化研究的逐步深入,更多封存的历史记忆有了新的表达方式。
位于八达岭长城景区的特色旅游文化街汇集了众多文创店铺,其中“长城礼物”是八达岭长城第一家原创文创店。店员张莹正忙着为游客讲解商品。在设计师的奇思妙想之下,长城砖化身可以“挖宝”的考古盲盒。明小兵、秦始皇、昭君等“长城天团”IP形象既可爱又有温度,深受游客喜爱。
“长城礼物将古老长城与年轻人喜欢的产品类型巧妙地结合起来,焕发出青春时尚的另一面。”张莹说。
演不尽的文化故事,舞不尽的精彩演出。今年,大型沉浸式情景剧《梦华·长城》在北京世园公园上演,一幕时光,梦回千年;八达岭夜长城璀璨夺目,“茶马互市”雕塑、“不到长城非好汉”文化墙等也成为游客打卡的热门点位。作为北京乃至全国最具人气的长城段落之一,八达岭长城早已成为世界感知中华文明的重要窗口。长城IP,越来越活化在人们面前。
好消息还在不断传来。北京延庆提出,将用两年时间,将“京畿长城”国家风景道延庆段打造成国内一流、情景交融的文旅廊道和乡村产业振兴廊道,而长城脚下的石峡村,将被打造成全国长城村落文化的示范与代表。紧抓文旅发展新机遇,北京正持续推进长城文化资源活化利用,让古老长城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作者:韩秉志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