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照杀人悲歌!司法官学院判决书研究报告出炉

司法官学院院长柯丽铃。(图赖佩璇摄)

近年来,长照杀人新闻事件频传,为社会大众所关注。司法官学院犯罪防治研究中心为深入了解此一特殊犯罪议题,于去年度完成了「家庭照顾者杀人」判决书类分析研究,找出这类案件在法院视角下,身兼照顾者的家属,是在何种背景特征下成为犯罪行为人,以及法官对于此类案件的量刑评价。

研究结果发现,在犯罪特征与背景上,男性被告占65.4%,秋冬季节共占67.4%,夜间时段53.8%,显示以上各项特征,在进行犯罪预防的风险评估时,值得特别注意。

此外,在判决书叙述中,仅有32.0%的家庭处于经济困境,而且只有23.1%个案有寻求过外部支援。这显示长照悲歌的发生多非仅止于经济因素,因此,除了应关注如何让长照或其他社福资源进入多数不符合低收入的风险家庭外,也要建立有效机制,鼓励这类家庭勇敢向外求援,才能降低「长照悲歌」的不幸社会事件发生。

研究进一步分析,在照顾者杀人案件中,有四成以上的被照顾者无法正常沟通,也没有生活自理能力;另一方面,有73%的照顾者同时患有身心疾病或处于身心状态不佳状态;57.7%的被告持续照顾被害人长达10年以上,显示大部分的照顾者,最后走上绝路,与身心长期承载巨大压力相关。

另外,在照顾身分类型上,则以父母照顾重度失能子女的情形占比最高,共42.3%。重度身心障碍者的生理老化速度较一般人提早,若父母为主要照顾者,则家庭内需同时面对双重老化的压力,在长期缺乏有力外援的状况下,照顾者所承受的身心痛苦将更难获得抒解。

最后,再从判决结果方面观察,大部分案件成立刑法第271条第1项杀人罪,其中有超过一半的案件,符合法律要件而获得两次的法定减刑。考量到有八成的犯罪动机集中在难以负荷的身心压力或使被害人解脱,或对犯罪行为深表悔意,得到家属原谅等事由,法官在量刑上似有尽可能放低刑度的情形。

如统计所有案件,法官的平均宣告刑度为4年10个月,但由于杀人罪的法定刑度较高,大部分的加害人仍难达到缓刑免关的门槛。这显示即便是杀人罪的最低法定刑度(10年以上有期徒刑),也可能会对长照杀人案件产生过度评价的结果。

法务部曾对于此类型案件的重判结果,提出以缓起诉、缓刑、或新增罪名扩张法定刑度空间等不同修法方案,希望能够让照顾者在面对司法时,能够提高获得情理相符判决结果的可能性,整体方向上与本研究分析结果大致相符。

犯研中心也提出解决这类社会问题的研究建议,包括:社会福利方面,建议持续提供家庭照顾者稳定关怀,注意高风险情境的辨识与需求供应,并活用社区力量,强化家庭照顾者的支持与喘息系统;另外,也应注重如何协助这些特殊类型受刑人的心理创伤修复,才能达到社会复归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