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治療艱辛、新療法太貴 藍領病友兩難

「这些病患多是蓝领、一家之主,罹癌后常被迫提早退休、收入锐减!」社团法人台湾全癌症病友连线秘书长齐秀惠观察到,不少膀胱癌、泌尿道上皮癌等病患为劳工朋友,也常是家庭支柱,多需手术,由于术后常产生频尿、漏尿,部分病患情况严重到需要装尿袋,导致行动不便,或因难堪而减少社交,甚或退出职场。

近年来,膀胱癌、泌尿道上皮癌治疗虽有突破性发展,国际治疗指引建议采免疫疗法、免疫疗法加化疗或标靶治疗等帮助控制病情、提升生活品质,但多数病患因不符健保给付条件或因经济负担不起而无法使用这些新药。

癌症希望基金会研究发展部组长李芸婷也发现,像食道癌病患中,不少也是蓝领、劳工族群,这群病患,也面对和膀胱癌、泌尿道上皮癌病患类似的困境,加上发现时多半已是晚期、死亡率较高,且近五年仅有一项新药纳入健保,除了手术,其他治疗多为化疗,而多项化疗药物也未被纳入健保,新一代免疫药物又仅给付第二线,由于食道癌病患多为经济弱势,食道切除手术与化疗使病人更为虚弱、生活品质更差。

台湾癌症基金会执行长张文震认为,对于肺癌治疗,除了标靶药物的使用,免疫治疗等也是一大缺口,免疫治疗可用于「早期干预、晚期支持」,不过目前病患还是需要「健保扩大给付」、「降低复发风险」等政策、临床医疗策略的支持,才能达到治疗目标。

智慧病人领袖学院院长蒲若芳、齐秀惠也期待,未来各医学会除了推出国内治疗指引,也可比照「美国国家癌症资讯网」(NCCN)作法,用浅显易懂语汇推出「病人治疗指引」,让病患、病患家人可以更理解各项医疗专业考量、治疗策略,以做出更适合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