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券商半年报看动向:调岗调薪频现
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 崔文静 北京报道
伴随9月的到来,券商两大重要结果公布。一为半年报披露完毕,二是券商从业者陆续拿到年中考核结果,考核结果将影响职级、薪酬乃至去留。
由于2023年上半年多数券商投行业绩已然下滑,下半年“827新政”IPO、再融资双双降速后,投行业务愈发艰难,不少券商股权业务人员严重冗余。截至目前,IPO尚无明显提速信号,这意味着投行股权业务收入短期难以改善。在不菲的用工成本之下,券商投行压力日渐增加,为了压降成本,变相裁员大幕渐次拉开。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包括中信证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等在内的多家券商投行处了解到,近月来,股权业务人员降薪、调岗逐渐启动。最近发布的2024年年中考核结果中,一些投行未能达到合格等级的人员比例显著增加。
未能达到合格等级,意味着即刻的工资下调,以及下一次或下两次考核无法提升等级,则很可能被末位淘汰。
值得注意的是,从券商半年报来看,投行压力着实不低。中信建投、西部证券等多家券商投行毛利率为负;不包括投资收益在内,中金公司投行亏损7.84亿元。
由于多数券商未披露投行毛利率与投行业务营收、支出情况,其投行利润率如何、是否出现亏损难以知晓,但从上半年投行收入同比变动情况来看,整体情况不容乐观。
在今年上半年投行收入超过1亿元的27家券商中,未出现同比亏损的仅有银河证券、东兴证券、广发证券、长城证券4家。同比降幅在40%以上的多达9家,占比三分之一。
投行亏损隐现
“827新政”后,新股IPO、再融资规模双双下降,券商可做的股权业务数量锐减,多数券商投行收入也随之缩水。
自2019年科创板开市并试点注册制至2021年,新上市企业数量、募资规模连年显增,2022年新股IPO数量有所减少但募资规模更上一筹。彼时,市场主流观点认为,伴随注册制的全面铺开,A股上市速度将进一步提速。受此影响,诸多券商投行纷纷招兵买马,扩充投行队伍。经济实力更强的头部投行,扩容规模相对更大。
然而,2023年一季度,科创板新上市企业锐减,有市场人士担心IPO速度或将放缓。2023年“827新政”的出台,正式定调IPO节奏阶段性调整的政策导向;与此同时,大规模再融资受限,再融资审核更为严格。
这意味着,投行股权业务“蛋糕缩小、僧多粥少”。
“在券商各个业务条线中,投行人员收入之高首屈一指。当投行可做的IPO、再融资业务集体减少,投行股权业务人员自然冗余,冗余的人员对于券商而言则是额外成本。投行规模越大,额外成本往往越高。昔日挣钱主力的投行,人均创收显著下降,甚至变为成本部门。”某投行高管分析道。
投行所受冲击有多大?从刚刚披露完毕的证券公司2024年中报来看,情况不容乐观。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Wind数据梳理发现,收入在1亿元以上的投行,2021年上半年有50家,2022年降至42家,2023年进一步减少到39家;今年仅剩27家,相较于2021年近乎减半。
投行收入同比大幅缩水,是多数券商面临的共同困境。由于基数较小的投行业绩变动幅度较大,故而对收入规模在1亿元以上的27家券商投行进行统计。27家投行中,23家上半年收入同比缩水,占比高达85.19%;15家同比降幅在30%以上,占比55.56%;中信建投(-61.81%)、民生证券(-60.91%)、海通证券(-56.18%)、兴业证券(-55.12%)、中信证券(-54.63%)五家缩水最为严重,同比降幅在50%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同比降幅位列前五的投行中,四家为传统强势投行,三家上半年投行收入位列行业前十。这意味着,相较于中小券商,投行项目多的头部投行所受冲击相对更为严重。在投行收入前十的券商中,仅有国金证券(-15.85%)一家同比降幅在20%以内,7家缩水规模在30%以上,比例远高于1亿元以上投行整体。
更为值得关注的是,当前摆在一些投行面前的,不只是收入下滑,还有收不抵支。由于多数券商投行未公布毛利率、营业利润等体现盈亏的关键信息,因此可以窥探盈亏与否的券商数量较为有限,但在有限的数据中,仍不乏亏损身影。
传统强势投行“三中一华”中即有两家亏损。
中金公司营业利润率为负,在不考虑投资收益的情况下,营业成本较营业收入多出7.84亿元。
中信建投更是毛利率转负,亏损6.85%。
中小券商投行也不乏亏损者。典型如西部证券,其上半年投行毛利率为65.27%。
变相裁员渐次拉开
投行收入大幅缩水乃至亏损,意味着投行人均创收锐减甚至转负。从公司经营角度而言,如果长期如此,降本增效势在必行。从上半年券商投行实践来看,降薪、调岗、乃至变相裁员,相继到来。
记者从不同规模的多家券商投行处了解到,降薪是第一步,其又分为奖金调降和固定月薪(基本工资+补助,与职级挂钩)下调。截至目前,几乎没有券商投行下发2023年年终奖,部分有年中奖和季度奖金的投行也一分未发或所发极少。奖金削减,对投行老人的影响相对更大,头部券商资深保代奖金收入通常可达年薪总包的五六成以上,中小券商比例则更高。
包括中信建投、中金公司等在内的诸多券商投行固定月薪部分也已下调,有的固定月薪砍半,有的中小券商投行基层员工到手薪酬低至四五千。月薪调降之后,头部投行薪酬仍有优势,个别投行基层员工月薪锐减后仍达2万元左右。
调岗,同样是诸多券商投行的共同选择。中信证券、中信建投等头部券商转岗人员规模均已破百;投行规模最大、接近3000人的中信证券,调岗启动最早,完成转岗的人数也相对更多。
从转岗岗位来看,被转出者一般只涉及股权业务人员,尤其是手头已无在途项目多时的IPO团队人员。在被转岗投行人员看来,投行债券业务部是较为理想的选择,调转后收入影响相对较小;少数投行人被强制转岗至营业部,营业部基层员工是诸多投行人员最不情愿的转岗岗位。
近期,令不少投行人更为头疼的是,年中考核结果意外不达标,并且不达标人数显著增加。
某头部券商投行员工告诉记者,其公司考核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尚需改进、不合格等多个等级。过去,合格等级以下者较为少见,最新公布的2024年年中考核结果中被定为尚需改进乃至不合格的大有所在,甚至有消息称,合格以下人员占比不得低于15%。
考核结果被定为合格以下意味着什么?
根据上述投行人士透露,如果被定为不合格,将被调岗至营业部基层岗位乃至直接辞退,月薪随之大幅下降。如果被定为尚需改进,职级下调一级,基本工资随职级减少;更为重要的是,如果连续两次考核无法达到合格等级,则可能被劝退。
此前人均薪酬竞争力显著、如今投行成本颇高、压力颇大的中金公司,日前向部分投行人员下发降职降薪邮件。不论员工是否签字,结果只有两个:自行离职,或者降职降薪。
在某券商投行高管看来,降薪、调岗、考核结果调低等级、调降职级,手段多样,实际上都是为了降低成本,更深层之意则是逼迫员工自动离职,以实现变相裁员。
“短期内,IPO提速希望渺茫,中长期来看,后期即使提速,也难以恢复至昔日一年三四百家的企业上市高速度,每年200多家是相对现实的IPO节奏。”上述投行高管直言。
其进一步分析道,诸多投行团队规模是按照每年新上市企业三四百家乃至更大规模而配备,如果IPO速度无法恢复如上,对于券商而言,投行IPO人员势必冗余,将冗余人员逐渐清退几乎成为必然选择。但在清退之时需要循序渐进,手段尽量温和,以免导致人心惶惶,分批次转岗与小幅下调薪酬是相对理性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