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制造”到“智造”的长虹样本:中玖闪光e-Flash放疗设备开启肿瘤治疗新纪元
放射治疗,被业内称之为不见血的手术刀,一直被当作肿瘤治疗领域的重要手段被临床应用。
随着放疗的精准化发展,放疗在癌症治疗各阶段都扮演了重要角色,充分利用好它,对癌症的治疗有决定性作用。但我们又不得不面临一个现实窘境。即当下患者数量增加与放疗设备需求匹配不充分的问题。
这一格局有望在不久的将来被打破。11月6日,作为重大科技成果之一,长虹中玖闪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虹中玖闪光)的e-Flash超高剂量率电子射线放射治疗系统发布。e-Flash产品,是国内首创、国际领先的超高剂量率电子Flash放疗器械,适用于术中放疗、浅表层肿瘤放疗及瘢痕祛除等应用场景,填补了国内空白。
向上生长,向新而行。长虹中玖闪光e-Flash放疗设备实际上只是长虹智造的一个缩影。长虹用“创新”二字,打响了一场抢占独到性与制高点的突围。长虹的技术创新,是时刻跟进国家新兴产业与前沿发展生态的生动写照,更是以高质量发展,来诠释产业报国的时代注脚。
开启肿瘤治疗新纪元
数据显示,我国癌症患者的5年生存率与国际领先水平还有一定距离,究其原因,在于放疗供给侧存在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矛盾,如设备投入不足、人才不足、各级医院忙闲不均、治疗技术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
与此同时,放疗设备同时属于高端复杂设备,每台售价达数百万元甚至数千万元,我国仍有部分需求靠进口。加强人才培养与医疗设备的研发创新国产化,成为破题的关键之举。
研发创新的目的,在于最终成果转化,以及所匹配的市场应用场景。而长虹此次发布的长虹中玖闪光e-Flash放疗设备,不仅丰富了放疗手段,更是为广大肿瘤患者带来了福音。
众所周知,Flash放疗技术是全球肿瘤放疗领域的第三次革命性创新技术,它能够以超高剂量率的射线在极短时间内(毫秒级)对肿瘤进行辐照,在快速破坏肿瘤细胞DNA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从而达到肿瘤治疗的目的。
从治疗过程看,Flash放疗技术能有望将治疗从一个疗程几十次降低到几次,并大幅缩短单次治疗时间,同时降低毒副作用(副作用降低30%—80%),极大减轻患者负担。
正是基因理论下的实践创新,长虹控股集团早在2022年就与中物院等单位联合成立中玖闪光,致力于Flash放疗设备关键核心技术与医学应用的研究。
长虹控股集团总经理、中玖闪光董事长杨军透露,前期,公司通过与数十家科研机构合作,科研团队已经在动物的肺部、肝脏、肠、脑、生殖系统等部位开展了近万例动物试验,证明Flash放疗对正常组织的保护效果明显。
这对一些由于正常组织耐受性限制及对上线不敏感而无法进行传统放射治疗的肿瘤,Flash治疗无疑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相比传统设备,长虹中玖闪光自研的e-Flash放射治疗设备将能够大幅提高治疗人数,降低治疗成本、提升治疗效率。伴随着效率的提升,治疗成本有望大幅降低,既能帮助医院降低成本,同时也能为患者减少就诊相关费用。
2024年6月12日,中玖闪光启动了该产品的型式检验流程,并于9月29日正式获得了产品型式检验报告。
型式检测是医疗器械上市前必须经过的严格检测,旨在确保产品安全、可靠。型式检验过程中,e-Flash产品经过了多项严苛的性能测试,符合国家医疗器械安全标准。
e-Flash产品的型式检验顺利通过,打开了通往临床应用的大门,接下来长虹将加速临床转化。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省肿瘤医院、绵阳市中心医院等知名医疗机构合作,启动e-Flash的临床试验,验证其在实际临床中的疗效。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科博会现场,一同展出的还有中玖闪光X-Flash放射治疗设备,该设备穿透力更强,适用于各种深度肿瘤放疗,剂量率比传统放疗提高数千倍以上,可以将疗程由两个月左右缩短为1秒之内,极大减轻患者的治疗成本。
从“制造”到“智造”的长虹样本
科技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解决核心技术,自主创新,是科技企业的重要使命,也是从制造到智造的力量之源。
此次e-Flash产品发布,仅仅是长虹智造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通过向创新要永续成长力,长虹集团通过科技创新以及成果转化,强化自主创新与协同创新,智造创新成果正得以不断涌现。
从低空连接设备、工业互联网、e-FLash放疗设备到AI智能推理模组,着力聚焦科技创新前沿,长虹正以研发创新为抓手,构建起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实现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入融合。
这样的融合的意义在于,一方面,植根科技前沿,长虹有源源不断的创新产品面世,充分嫁接市场需求。另一方面,通过平台搭建为众多企业提供参考样本,朝着培育智造下的新质生产力而加速扩张。
工信部公布的2023年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名单,长虹《面向工业安全和数据安全的工业互联网区块链服务平台》成功入选工业互联网+区块链试点示范项目。
这充分表明,长虹正在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制造业转型发展,在智能研发、智能制造、智能交易、智能服务等环节推进“人工智能+”系列应用,助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朝着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方向加速扩张。
长虹拥有超200家子公司,业务横跨多个产业领域。当下,长虹在转型中占领高地。这不仅使得自身实现生产智能化建设,还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企业智能化创新发展。
如果将目光放在中国航天工程、5G通讯、超级计算机等领域,还会发现更多通过研发创新,实现智造的身影。
长虹控股集团旗下红星电子研制的空间通信行波管的关键部件,也应用在神舟十九号上,该材料拥有其他陶瓷材料无法比拟的导热特性,兼具较好的力学性能、绝缘性能,微波损耗低的特点,能有效保障空间飞行器在运行过程中稳定实现空间—地面信号传输,确保飞船安全、稳定、可控、可靠地运行。
深化产学研合作,聚力创新成果转化和落地应用,去年,长虹控股与电子科技大学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及智能机器人等五个联合实验室协议。在智能机器人联合实验室,双方将充分发挥在人工智能方面的产业与技术优势,这也让新技术、新模式助力下,长虹打开新赛道带来新想象。
掌握自动化核心技术,推进高端装备国产化成为我国自动化行业增强综合竞争力,力争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而长虹控股,正以自身的智造创新实践,为行业提供样本与镜鉴。
文/李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