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肿瘤药物治疗史上的三次革命:从化疗药物到靶向药物、免疫治疗药物——中国医保肿瘤用药发展史
开栏语
肿瘤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近年来我国恶性肿瘤发病、死亡人数持续上升,治疗费用持续攀升,目前已成为占用医保基金最大的领域之一。中国癌症中心的数据表明,2022年我国新发癌症患者482.47万例,死亡257.42万例,均居全球第一。毫无疑问肿瘤已经成为威胁全民健康、增加患者医药负担的重要原因。
肿瘤治疗具有周期长、费用高、预后不确定的特点。近年来一大批新药陆续上市,给患者救治带来了希望。但新药价格往往十分普遍昂贵,“望药兴叹”成为广大患者不可承受之重。疾病无情医保有情。国家医保局立足维护人民健康的职责定位,及时将符合条件的肿瘤治疗药物纳入医保,特别是通过准入谈判,发挥战略购买优势,引导肿瘤治疗领域新药价格回归合理,使原来价格昂贵、普通百姓可望不可及的肿瘤药能够惠及广大患者,推动我国肿瘤治疗临床用药水平迅速比肩国际主流。
现行版医保目录共计有西药和中成药3088种,其中肿瘤治疗相关用药241种。自2018年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医保目录累计新增744种药品,其中肿瘤用药达到100种,在所有治疗领域中高居首位。2018年至2023年底,协议期内谈判药品累计受益近3000万人次,医保基金支出超千亿元,实际报销比例近70%。在医保政策的协同支持下,我国肿瘤防治成效初显。目前我国恶性肿瘤的5年相对生存率达40.5%,较10年前提升了10个百分点。在医保部门不懈努力下,广大参保患者对新药迅速实现了付得起、用得上、有保障的目标。
为做好医保政策和肿瘤防治知识宣传,中国医疗保险的“小保”和知名药学科普公众号“药葫芦娃”携手出品《肿瘤防治,医保护航》系列科普文章并开设专栏,将在4月15-21日的第30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期间每日一篇,对医保药品政策和抗肿瘤药物知识进行科普解读,带您揭开医保目录内抗肿瘤药物的神秘面纱!
人类肿瘤药物治疗史上的三次革命:从化疗药物到靶向药物、免疫治疗药物——中国医保肿瘤用药发展史
肿瘤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但是人类从来没有因为恐惧而停止对癌症病因、疾病机制和治疗方法的探索。人类一直在与全民公敌——癌症不懈奋战。随着时代的进步,抗肿瘤药物方面的研发也在不断创新。肿瘤药物治疗也经历了三次革命,越来越多的肿瘤药被及时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使肿瘤患者的生存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第一次革命:化疗药物
20世纪40年代,氮芥作为最早使用于临床的抗肿瘤药,用于治疗淋巴瘤和何杰金氏病。此后,随着抗癌药物的研究开发,化疗药物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一些肿瘤的联合化疗方案也陆续趋于成熟。阿霉素、顺铂、紫杉醇、吉西他滨……常用的化疗药物延长了不少患者的生命。时至今日,化疗仍然是多数瘤种的标准治疗方案。但化疗药物也存在较强的副作用,无法做到精准杀死癌细胞,往往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因此科学家一直在努力寻找可精准命中癌细胞,减少对正常组织或细胞损伤的治疗手段。
第二次革命:靶向药物
随着DNA双螺旋结构的破解,信号传导通路的相继发现,找到了多个与肿瘤发生、发展有关的位点,最终靶向药物应运而生,如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吉非替尼、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阳性的克唑替尼、费城染色体阳性的伊马替尼等。靶向药物可以精准地瞄准靶点发挥作用,不影响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细胞,为广大肿瘤患者带来福音。但若是靶点基因发生了突变,靶向药物就会失去目标,丧失疗效。
第三次革命:免疫治疗药物
肿瘤的发生与人体免疫机制息息相关。全世界首个PD-1药物于2014年在日本首先上市,2018年下半年我国也陆续批准了多个PD-1/PD-L1药物,特别是2019年以后信迪利单抗、特瑞普利单抗、卡瑞利珠单抗、替雷利珠单抗等被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以覆盖瘤种全、适用人群广、抗瘤活性久、不良反应轻的独特优势,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对中国肿瘤的临床治疗产生了巨大影响。
广大参保患者临床用药需求是医疗保障关注的重中之重。如前所述,现行版国家医保目录内的肿瘤治疗药物已达241种,不仅是数量增加,水平也不断提升,从最初的化疗药物,逐渐增加了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类抗肿瘤药,为广大肿瘤患者提供了全面、可及的保障。特别是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主动适应临床医药科技进步和参保人员用药需求的变化,建立常态化、动态化的医保药品目录调整机制,实现了目录内肿瘤靶向药物(免疫药物)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有到优的转变。一大批原来市场价格昂贵的靶向药物(免疫药物)如奥希替尼、信迪利单抗、尼拉帕利等通过谈判以适宜价格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在大幅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的同时,显著提升了我国肿瘤临床用药水平,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从化疗为主到靶向药、免疫治疗药物广泛应用的跨越,广大肿瘤患者的用药保障水平得到了极大提升。
编辑 | 杨紫萱 何作为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