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活率最長2年!這癌症初期症狀易忽略 惡化快如被八爪章魚攀附
新北市立土城医院副院长、林口长庚医院神经外科教授魏国珍(左)及成功大学医学工程学系教授杨闳蔚(右)合作研发类病毒奈米载体,有望成为治疗恶性脑瘤新利器。图/长庚医院提供
据统计,台湾每年约有600人被新诊断罹患恶性脑瘤,恶性脑瘤死亡率极高,从确诊到死亡平均仅一到二年,恶性脑瘤如八爪章鱼,结构浸润在正常组织之间,让手术难以完全清除,也让治疗难度加剧。长庚医院携手成大医工跨领域合作,成功开发创新的类病毒奈米载体,动物试验中显示能延长小鼠两倍存活期,未来有望成为治疗恶性脑瘤的新利器。
新北市立土城医院副院长、林口长庚医院神经外科教授魏国珍表示,恶性脑瘤发展初期难以被立即发现,初期症状如头痛,常会被忽略,后续陆续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当肿瘤压迫周边正常组织会引起抽搐或癫痫、肢体无力、偏瘫、视力模糊和感觉障碍等情形。
肿瘤侵犯到小脑时,则会损害运动功能或平衡感,造成步态不稳或运动失调,患者的心智状态也会开始出现变化,如失语、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或人格改变等,患者罹病后发生残障、失能的机率极高。
魏国珍说,恶性脑瘤发生率虽不在十大癌症之内,然而死亡率却名列前茅,一旦确诊后存活期间极短,仅约一年至两年的余命,且致病机转至今未明,难以预防。
同时,恶性脑瘤治疗难度高,魏国珍表示,恶性脑瘤具有迅速增生恶化的特性,肿瘤结构复杂有如八爪章鱼,会浸润生长在正常的脑组织之间,没有明确清楚的界限区分,导致手术难以完全清除,使大多数的恶性脑瘤预后很差,即使术后经积极做放疗、化疗仍会复发。因此,开发新颖恶性脑瘤疗法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魏国珍与其研究团队,和成功大学医工系教授杨闳蔚合作,近期开发一款类病毒奈米载体,该载体可携带治疗用核酸片段,有效传递治疗用干扰核酸,以抑制肿瘤细胞基因表现,大幅提升恶性脑瘤的治疗效率。这种藉基因表现调控机制抑制某一基因表现的现象,就是所谓的基因静默。
长庚医院与成功大学研究团队利用脑瘤小鼠做为测试模型,利用增强对流传输法,直接将类病毒药物载体精准注射传递到脑瘤区域;结果显示脑瘤细胞中负责DNA修复的基因表现成功被抑制,阻断脑瘤细胞自我修复能力,使肿瘤显著缩小。而将此基因载体与低剂量放射治疗同步施用,可以使脑瘤小鼠的存活期增加两倍,不但提升了放射线治疗效果,同时也降低放射治疗剂量以减少其副作用。在动物实验极具潜力的研究成果,揭露其未来临床应用的高度可能性。
该研究成果已发表在2023年6月美国化学学会「ACS Nano」顶尖期刊,创新概念更获选为期刊封面故事,并荣获2023年国家新创奖肯定,未来极具高度临床应用潜力,有望克服现脑瘤治疗的困境。
长庚医院与成功大学脑瘤研究成果获得2023国家新创奖。图/长庚医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