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乡村城镇化 人口多元化
中国发布《文化蓝皮书:中国乡村文化发展报告(2018-2021)》,这是中国第一部乡村文化蓝皮书。书中提出7个判断,包括高速城镇化的「涡旋效应」引发乡村世界的「圈层空间折叠」,「人口多元」成为未来乡村新常态。图为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芦柑丰收忙着上市。(新华社)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等机构昨联合发布《文化蓝皮书:中国乡村文化发展报告(2018-2021)》,这是中国第一部乡村文化蓝皮书。书中提出7个判断,包括高速城镇化的「涡旋效应」引发乡村世界的「圈层空间折叠」,「人口多元」成为未来乡村新常态。
蓝皮书提出了7个判断,包括:一、中国当下和未来乡村文化建设的最高任务是「使乡村民众文明起来」;二、过去一百年中,中国乡村文明经历了从「乡土中国」、「城乡二元中国」、「城乡两栖中国」到「城乡融合中国」的范式转型;三、传统乡村遵循「有机体自然演化的逻辑」,现代乡村遵循「反时间的结构置换逻辑」,两者在发展逻辑上出现巨大断裂。
四、过去四十年,中国从世界第一乡村大国转变为世界第一城镇大国,城镇化进程呈现出明显的「压缩性」特征;五、高速城镇化的「涡旋效应」引发乡村世界的「圈层空间折叠」,「人口多元」成为未来乡村新常态;六、未来乡村文明新形态建构的前提是深刻认识「乡村性」的基本内涵,它是乡村独有的能够满足人们幸福感的特性,而这种特性对于城市文明具有明显的治疗意义;七、以县域为单位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落脚基层社区重塑「家园意识」,是未来乡村文明新形态构建的双焦视点。
蓝皮书指出,高速城镇化在中国形成了「多中心、多层次、多节点」、具有明显动力学结构的区域城乡层级体系。在每个体系中,城镇化带来了「涡旋效应」,拉大了城镇与乡村、乡村与乡村之间的差异,引发乡村世界的「圈层空间折叠」,任一乡村距离作为涡旋中心的城市越近,其「空间折叠」现象越明显。
「空间折叠」不仅可以指村落格局与建筑设施等空间形态的改变,也可以指村落整体形态属性的更易,还涉及因人口流入与流出所带来的人口结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