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馆鱼菜共生 疫喻艺术生态

林建志与蔡咅璟在美术馆内打造「鱼菜共生」系统。(当代馆提供)

从台湾念美术的学子都还不知道何谓「当代艺术」、到如今台北当代艺术馆已开馆20周年,策展人、艺术史学者陈贶怡把「历史」和「当代」放在一起论述,迎接当代馆的20周年庆,把多年来别具意义的展重现,让今昔的艺术家展开对话。

当代馆20周年系列活动首档《历史.当代》,回顾2001年开馆迄今的历史,但陈贶怡也强调「不是做文献展,而是展出『展览』」将萃取出的展览重新部署,让过去和现在的观众也从今昔呼应中互动。然而5月15开展前夕随即遇上双北疫情爆炸性升温而封馆,也使得其中《更新档2.1a—在一片荒芜的海洋中漫漫》一展,鱼菜共生的呈现方式,在无观众的美术馆里兀自进行了3个月。

策展人高千惠曾于2005年于当代馆策画《偷天换日:当.代.美.术.馆》展,叩问艺术、艺术家、艺术价值等社会问题,她提出以「鱼池」养殖场比喻艺术的生产机制,在16年后她邀请了年轻艺术家林建志与蔡咅璟,以「鱼菜共生:当代美术馆」呼应16年前的主题,也反应了需要合作、补助的艺术生态。

林建志过去的作品多与雕塑、装置有关,高千惠于是邀请他参与此展,建立「新的美丽新世界」。「在我脑中的造型,应该是科幻片中的外星殖民地的想像」他和蔡咅璟在这个展中大量运用废弃材料或一次使用的素材,「还去找苹果摊买保利龙箱」。

蔡咅璟指出,在美术馆里打造「鱼菜共生」系统,一方面是看到现代都会中的一些公共空间如安全岛、公园,都有民众跑去种菜,那么何不让民众不必偷偷摸摸,就能走进美术馆种菜!然而三级警戒的疫情,使得鱼菜共生系统受到考验,包括光线不足、通风不佳,闭馆中的美术馆温度也过高等等,但在这样的条件下,作品反而独自运作、完成了没有观众的展演,也回应了艺术生产模式既想逃离又离不开体制的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