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馨之/ 与当代艺术共生

文/张馨

当代艺术」的辞汇对许多人而言虽不陌生,却感到不解。在此我们暂且撇开艺术史洪流,将当代艺术解释为「当下正在发展的艺术样态」。

或许你近日曾听闻几则关于当代艺术的新讯华裔艺术家蔡国强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个展《九级浪》,以整场8分钟的白日爆破焰火传达「感伤后的重生」揭开序曲日本艺术家五十岚惠(Megumi Igarashi)因为公开贩售自己的阴户模型艺术品,而遭到日本警方逮捕后假释;英国艺术家翠西艾敏(Tracey Emin)的装置作品《我的床》(My Bed)以220万英镑高价拍卖,又将以长期租赁方式重回泰特美术馆展示。

▲知名艺术家蔡国强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个展《九级浪》开幕的白日爆破焰火秀(图/艺术家董心如)

当代艺术似乎悄悄的与社会事件接连,或者说,跃上台面的当代艺术家兼具反叛及媚俗的因子,艺术家的创作目的在于创造与观众社群的交流场域,于是挑动世人对艺术的思维与诡辩,同时又难以被定义或归类。处于充满焦虑、不确定性的世代下,艺术家的自我行销能力,遂成为生存的要则

正因部分当代艺术入世的特质,某种程度而言,如此不受限于创作材质表现形式的艺术流变,的确比起架上艺术容易渗透进入常民生活。如当你走在街头,可能正与稻草人现代舞蹈团的行为艺术表演者擦肩而过;或者步入餐厅用餐,装置艺术成为迎宾要角,逼真的动物雕塑正与你同坐。

然而也有部分当代艺术家采以简明易懂却浩大的行动,传递物质的平等化和无限化,并试图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界限。如保加利亚美籍艺术家克里斯多.耶拉瑟夫(Christo Javacheff)将知名地标、桥梁、甚至是海岸线等层层包裹起来,让地景包覆后呈现崭新的思维;台湾艺术家游文富,以羽毛竹材作为创作的符号表征,作品《空气》(2005)将两万支羽毛用细钢丝线系住后,一支一支悬挂在北美馆的展厅,羽毛随着美术馆内空调轻微的浮动,置身于展场内犹如「看见」空气。

▲台湾地景及装置艺术家游文富,将两万支羽毛一支一支悬挂于北美馆展厅(图/游文富)

要想知道当代艺术家如何与艺术共生,进入艺术家的家可窥之一二。步入游文富南投竹山的家,仿若进入创作实验室,自屋顶至地面、窗里至窗外、廊道梯间、客厅至孩子游戏室,如林的羽毛艺术仿若自空间滋长而生,手工竹编的艺术造型单椅罗列屋内四周,庭院的竹林微风而摇曳生姿…艺术这般自然的融入生活。

此刻我们将领悟,除了大是大非、大鸣大放的艺术展演具有聚众的魅力,尚有许多当代艺术家选择还乡于精神,回归自然与生活本体,实践与当代艺术的共生之道。

--张馨之,1986年生,台北教育大学艺术造型设计研究所毕业。以「人文艺术」为生涯发展职志,学生时期从事艺术教育工作多年,曾任帝图科技文化公司公关企画经理、艺术总监,后接任艺术部总经理。现为国立台北教育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经营学系兼任讲师、独立艺术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