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馨之/艺术家李奉心内的愿景

图、文/张馨

艺术创作生命归依

李奉自幼在乡下成长,大自然遂成为他的生命印记。至中学接触绘画后,特别偏爱对景写生,他喜欢将自己的写生作品布满了卧室的墙面上,仰卧床上独自欣赏。直到高二那年,亲友们出钱出力,圆了他举办个人展览的梦想。天性率真豪爽的李奉,为感谢资助他的亲友们,卸展后毫不犹豫将全数画作分送出去。「我没有留下任何年轻时候的画。」 李奉数年来似乎奉行着 「遗物反己」 的哲学观,深感世间万物皆自无而来,世事之种种变化皆为虚无的暂时,因此抛下过去的画作回到无为之性、回到自我。这是认识李奉的起始。

尔后李奉接受正规的艺术学院训练,直至那年父亲抱病后,他陷入肩负家庭重担与创作欲望的矛盾中,艺术创作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摆动着。近三十年来他曾任工程人员、公务员推销员解说员、教师等工作职务,甚至在淡水河畔开餐饮店。「我三、四十岁的时候,一度迷恋忧伤,羡慕孤儿无牵无挂。」 李奉为了生存之必须,历经无数的磨难与煎熬。越过那段蛰伏时期,伴随着年岁的增长,他逐渐体认到家庭赋予他爱与责任的课题,让他通过生命层层关卡,进而了解爱的深度,及面对责任的强度。终于2010年之后,李奉在命运与机会的牵引下,抛开绘画技术与论述的包袱,以自体的生命全然的拥抱创作。因为他知道,作品是他此生最后的见证。

我创作,故我在

▲ 李奉  大象希音 8  压克力.画布  60F  2014

若单就结构、形式、色彩、空间等绘画成因进入李奉的创作理路,或能跟随他游移在画笔沾取颜料后肢体律动而成的视觉表征:大笔的狂啸碎笔呢喃;时而静如止水、时而细流潺潺。瑰丽的粉,如年少的爱恋情怀;绝望的黑,如积淀后的自在坦然。然而在李奉的精神思维中,通过创作的历程,逐一实践、寻找、探索,超越自己生命的每一个当下;同时他深信艺术创作的真谛不仅于作品呈现什么,而在于生命终将成为什么。「因为艺术是存在问题,非形式问题。」 李奉如是说。

「熟稔,即灭亡。」 李奉认为人的内在存有如此多的景影,何必贪恋於单一风格的表现?生命历程如同大地、瀑布、峡谷、川流小草巨木、四时的自然轮动,艺术创作得以让生命中不同阶段深植于内在的潜意识缓缓释放,进而真诚的面对自己、接受自己。

李奉近期三个系列作品,源自于一种思乡的情怀。故乡意指更远古的根源,是人类共通的情感精神。《飞往灵魂的故乡》系列作品中,李奉仿佛看见自己生命中熟稔的存在,用了许多流动性的线条,恣意的追寻意识轨迹舞动着,下笔铿锵恳切;《秘在形山》系列作品彷如已觅得灵魂的踏石,多是用以扎实的色块落脚于画面局部,颜料自在的喷洒滴流环绕于形;近期的《大象希音》系列作品似乎放下了灵魂共感的溯源,进入飘渺无形的创作状态,此系列作品无一格律、变相万千,更加衷于内在的洒脱,通过放下、遗忘、记忆与创造,再现于画布上。

「自由、宁静愿景」 的信念

▲ 李奉《大象希音 19》的创作过程。  大象希音19  压克力.画布 180x330x3cm  2014

对李奉而言,「信念」 是驱使他生命向前滚动的齿轮,是一种希望、一种欲望,也是一种梦想。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布洛赫(Ernst Bloch,1885-1977)在 「希望哲学」中,论及人的本质与 「希望」 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是人类所拥有的、最富人性的精神,也是使人憧憬未来的正向能量。若以心理分析的观点而言,艺术创作的内在 「欲望」,则是驱动艺术家的本体通过创作过程的转化,终以具体的艺术作品来呈现其自身。艺术家追求创作的 「梦想」 源自于人类的文化集体潜意识,瑞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Carl Gustav Jung,1875—1961)将其比拟为千万年积累形成的海床;艺术家的作品犹如露出海平面的小岛,成为可见与可知。李奉近年来通过 「自由、宁静、愿景」 的精神信念,投射于每一创作段落,在2014年成就了《大象希音 19》(180x330x3 cm) 这件巨幅画作。

《大象希音 19》缘于李奉的起心动念,当时内心受到挥洒无际的创作状态所感召,然无庸置疑的,3米3的画布高度,需要一个更大的工作室。某日他行车在台北淡金公路旁看到一片农地公告租赁,起价一年300元一坪,心想:若没有工作室,在田里画也行。于是索性向地主租了50坪农地,20坪种植香水柠檬,留下30坪备留为创作空间。数日之后,巧遇一位同样来租地种植的退休公务员,闲谈间无意聊起他与邻近下圭柔艺术家熟识,透过此人的悉心引荐,李奉的《大象希音 19》,在因缘环环牵引下觅得归所。

当代西班牙画家米罗曾如此描绘他的创作经验:「…我认为创作最重要的,是要能在工作中去感受那个起点,以及推动这个起点的那份震撼。」 催生李奉创作的自由意念,犹如西班牙哲学家巴鲁赫.斯宾诺莎(Baruch de Spinoza, 1632-1677)所比拟的那颗为自己选择飞行路线与落点石头;将石头抛掷出去的那一刹那,如同面对一张空白画布下笔的刹那;画笔衷于心灵的自由而起落,直到署名的那一刻嘎然而止。观看《大象希音 19》的画面中,形形色色一层一层的攒入画布的经纬织线,非舞动跳跃,非气势声张,非师于造化的偶然,而应是中得心源的必然。《大象希音 19》出奇的宁静且稳若于山,隐隐之间,引领观者通往李奉心内愿景的所在。

--张馨之,《ETtoday东森新闻云》撰述副总编辑,台北教育大学艺术造型设计研究所毕业。以「人文艺术」为生涯发展职志,学生时期从事艺术教育工作多年,曾任帝图科技文化公司公关企画经理、艺术总监,后接任艺术部总经理。现为国立台北教育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经营学系兼任讲师、独立艺术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