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馨之/ 艺术职场卡位战

图、文/张馨

日前因北部某知名艺术大学文化创意产学园区网页贴出「表演经纪内容」,遭媒体揭露后引起在学学生毕业校友、艺术工作者等各方舆论。学校高层出面回应此举仅为让外界了解学生创作能量,进而替学生争取一些适当的演出机会

艺术学校积极出面为学生搭建职涯平台,此举虽略显粗糙,但却直指学界欲与产业链结之急迫性与需求。6月正值毕业时节,艺术相关科系毕业生更直接面临4年养成的职能成果考核︰如何进入艺术职场

工作机会,自己创造

回忆当年进入艺术研究所就读时,8成以上为理论课程,2成左右任课教授于理论课程中分享实务经验;7成以上课程为艺术文化领域专业知识,3成左右课程为学术论文做准备。此课程导向试图让学生成为「好的研究者」,却暴露学术与产业的脱钩︰业界的就业趋势成为「教授没告诉我的事」。然而,欲进入艺术职场不要等待别人告诉你,应发挥个人资讯汇整的潜能:自己创造机会。

若以艺术行政而言,在学生时期即可多面参与实习或工读,包括美术馆、大型博览会艺术节商业画廊、表演剧团非营利组织、艺术/设计公司、拍卖公司、艺术杂志社、艺术才艺教室等。透过实习了解自己的兴趣与产业发展趋势,同时建立业界良好的人际资源,为自己的将来留一个职缺。

了解自己,跨出第一步

决定做艺术工作前,建议先初步自我诊断性格︰因为艺术工作是一个「志业」而不只是「职业」。因此若不够执着及热忱,只是抱持着向往及憧憬而进入,很容易被加时、密集、反复的快节奏工作模式击退。

若在学生时期已接触业界工作内容,则可透过删去法提炼出个人目标,以学校课程建立的知识为基础,融合业界实习经验,同时把握每一个面试机会,向面试主管传达自己的专业知能,并适时展现准备好投入职场的态度

学校没教的事,处处是

进入艺术职场后,若有当头棒喝之感,也不要感到太过意外。毕竟没有一位学校老师,会告诉妳/你接听电话的眉角是什么。许多艺术工作的执行,如创作者如何申请公部门补助计划、如何与商业画廊初打交道…,种种问题皆须由实际着手后才能一一寻求解决之道。

依我个人为例,当时被初创公司派任艺术公关之职,在没有制度可依循的情况下,我的先决行动是每晚下班后赶在图书馆关门前,浏览架上全数公关类专业书籍后,遴选5本有助于公关执行的Bible研读,从中撷取有效讯息实际演练,遂形成个人公关执行的经验法则

众「人」的工作网络

深信艺术工作的态度是︰与「人」为善。因为要完成一次的展演发表,需要各领域专业人员投入及支持。没有人就没有舞台,没有舞台就没有观众,没有观众就没有创作者…。于是,学习各专业领域的行话,包括创作者、行销、媒体、公关、市场、行政、公部门等跨领域人际应对的习性,将有助于维持良好的人际网络。

艺术工作应是更贴近「人」的工作,因此不要被繁复、往返的专案文书或沟通电话淹没,而忘记自己进入艺术职场的初衷︰每一个发表或推广活动,都是为了将艺术与文化的感知与人分享。

若有投入艺术职场的机缘,勿忘提醒自己,走出去接触人群、感受自然、体验生活,并在每一工作阶段,重新审视自己在艺术工作岗位上的角色与使命。

备注︰根据大专院校针对视觉艺术产业就业职能评台分类,包括艺术创作设计、艺术行政管理、艺术相关研究、艺术评论、及艺术鉴定及文物管理修护等专业工作。以艺术行政而言,涵盖工作内容包含企划专案管理、艺术家经纪、展演规划执行等。

--张馨之,1986年生,台北教育大学艺术造型设计研究所毕业。以「人文艺术」为生涯发展职志,学生时期从事艺术教育工作多年,曾任帝图科技文化公司公关企画经理、艺术总监,后接任艺术部总经理。现为国立台北教育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经营学系兼任讲师、独立艺术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