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馨之/艺术教育有感:孩子,不要忘记喜欢画画的感觉

图、文/张馨

什么是画画?

多年前我在私人美术教室从事艺术教育工作。某天早晨,素描课上课时间还没到,老师呼唤所有的孩子进教室来。桌上原先摆设好的八开纸张,不是要拿来画素描。

老师 : 「…年纪小的小朋友,不要一直觉得自己画得比大哥哥姐姐们差,就画不下去了…你们千万不要忘记自己当初这么喜欢画画的感觉! 」

接着,老师要大家在眼前的这张空白纸张,画出自己想像的一只蜜蜂、一只蝴蝶一朵花、两棵不一样的树、我的爸爸、我的妈妈...最后,是「莫拉克台风给你的感觉」。

在整个二十分钟「自由画」(free drawing)的过程当中,从五岁半到十一岁左右的孩子,无不紧抓住画笔眼神专注在自己的想像画当中。没有任何一个孩子,向老师投以求助的目光说「老师…我不绘画」。

好轻松,好自信,好肯定,好快乐…这不就是当初喜欢画画的感觉?

什么是画得好?

孩子常会抓着老师问,「老师,我这里画这样可以吗?」假使我们以成人眼光来看,孩子怎么样都达不到成人的标准。

过去以发展阶段区分孩子的创作成长历程最著名的是美国学者罗恩菲尔(Viktor Lowenfeld)。的确,我们可以由年纪来区分孩子可成发展的程度。但大家常忽略的是,罗恩菲尔的学说当中也部分提到,各阶段可能是重叠或互调的。孩子也有个别上的差异,事实上每个孩子的绘画发展阶段都不尽相同。

身为一位艺术教育老师,我们要仔细观察孩子们的个别差异性,以孩子的成长状况,适度的调整教学。孩子的发展是多元的,我们能做的是给予适度协助、鼓励,建立孩子正向的感受,降低孩子的挫折感

为什么要学画画?

我们的孩子未来想成为艺术家吗? 假使答案是否定的,那学画画到底要做什么?

我曾经看过一个八岁的孩子,他非常活泼好动,无时无刻发出特别的声音、动作表情,唯独拿到纸跟笔的时候,完全安静下来,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判若两人。平时可能被认为是「坏孩子」的他,在画画不但让他安定下来,同时他在画画上得到的赞美,也使他建立相当大的自信。

幼儿时期,孩子开始喜欢抓握纸笔尝试涂鸦。对幼儿生理成长而言是一种手部肌肉训练,对心理成长而言是一种能量的释放。儿童时期,孩子以主观思考代替视觉观察,创造出自己的图案,此时是孩子建立自信及创意的时期。青少年时期,孩子随年纪增长而试图想挑战,然而有时眼高手低,造成强烈的挫折感。有的孩子会坚持自己的绘画兴趣,有的孩子则放弃。

画画对孩子而言,每个阶段具有不同的意义。对艺术老师及家长而言,可以由孩子的画中,了解孩子观看世界的方式。在教学上,老师不是「告诉孩子」,而是「引导孩子」观察这个世界,提高孩子对世界万物敏感度

敏锐、细心、自信、创意…无庸置疑,是当前这个社会竞争力特质。而艺术的神奇力量,潜移默化的,陪伴在孩子的成长路上。

--张馨之,《ETtoday东森新闻云》撰述副总编辑台北教育大学艺术跨域整合所博士生。以「人文艺术」为生涯发展职志,学生时期从事艺术教育工作多年,曾任帝图科技文化公司公关企画经理、艺术总监,后接任艺术部总经理。现为国立台北教育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经营学系兼任讲师、里莎艺术工作室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