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馨之/下一个文化自觉的10年 从家庭教育着手

图、文/张馨

我们的教育,缺少对文化的思考。

建筑师姚仁禄在远见杂志重提汉宝德先生「艺术教育救国」遗志,以及接连几个月来陆续在网路上热烈讨论台湾人的穿着品味匮乏、台湾学制艺能科目的教育盲点问题,终于,「美感教育」 跃上教育的议论范畴。在全球潮流驱动下,台湾当下正面临产业转型过渡阶段文化产业俨然成为政府重要发展目标,此时越来越多跨领域(非艺文领域)的人士开始检视台湾的品味、美感等文化价值。在此之前,我们必须先扪心自问,过去我们教育环节中,有没有好好的珍视文化?

上个学期,系上安排我教一门 「文化产业导览」 通识课,50 位选课学生大多数是大一新生,来自各个科系开学第一天做完课程简介之后,我问:「自认对艺术文化有兴趣的人请举手!」 有近 9 成的学生默默举起手来。随后,我要他们每个人随机上台在黑板上写下一个对于「文化」的联想词,再分组让他们将 50 个词分类,并上台分享分类的结果。学生的分享,尤其能有系统的对文化名词重新归类及定义,着实令我惊艳。之后,在学生期中的课程回馈报告中,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对于开学第一堂课的文化联想词分类印象深刻,其中有不少学生表示过去从未思考过 「什么是文化?文化的范围在哪?」 这样的问题。

▲ 开学第一天,与大一新鲜人谈文化、让他们对文化作联想及分类。课堂讨论的热络,看似文化种子的萌芽,另人格外欣喜。

美感品味的基础养成,源自家庭

台湾的学制在大学教育之前,几乎没有让学生选择老师及课程的机会,而人文艺术领域、综合活动领域课程一直以来位居弱势;在大学教育之后,除通识课之外,所有课程的结构安排来自各系所,在毕业前必修、选修课程皆有学分数的限制。一直以来,我们的学制更重视的是学术上所定义的「专业领域」,综合型的、创意性的、跨领域的课程显著缺乏。当产业面临转型的时候,高等教育逐渐意识到科系转型的必要性,于是许多科系纷纷开始更名,然而依旧治标不治本,学生毕业之后进入职场才发现,原来还有好多「学校没教的事」。不过,某些学习确实也不全然是依靠学校给予的,例如品味或美感的教育。

家庭是生命个体在进入学校和社会之前的早期经验塑地,而此经验深深影响个体往后在面对事物时所做出的思考与行动的应对模式,这种透过家庭所型塑的早期经验,形成了一种承继关系。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布赫迪厄(Pierre Bourdieu)认为,个体的生活风格、文化能力是家庭所给予的,例如居家布置的质感要求、对艺术家的认识,这些都是因个体早期学习所造成的影响。而实质上教育之外所形成的品味,例如购卖衣服、挑选家饰、或选择饮食,同样深受个体早期的家庭经验所致。因此,反观当我们的产业转变为需要具备文化理解能力的 「A型人才」 时,我们才察觉过去学校教育较不重视的艺能科目,其实在家庭教育的环节中也相对受到忽略。

成为孩子的美感导览员,共同拥抱自身的文化。

两周前至美国波士顿旅游,借机走访了波士顿几个重要美术馆。其中前往波士顿美术馆(Museum of Fine Arts, Boston,简称MFA)当天,适逢马丁・路德・金纪念日(1月的第3个礼拜一),当日开放全体免费入馆,于是在上午10点开馆以前,美术馆外排长龙,并且有8成以上的家长带着幼年子女前往。入馆之后,这些家庭型观众尽情的享用美术馆儿童艺术中心提供的劳作绘画类的学习资源,或者带着孩子穿梭在各个展示空间,为3、4岁的幼小孩子解说德国包浩斯艺术风格、原始古老乐器的弹奏方式、或是埃及木乃伊历史...。也有家长自发性的组成学习团体,带着孩子或席地而坐,谈论着马丁・路德・金争取非裔美国人权的历史。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馆内亲子互动方式,这些父母们不是带着孩子走马看花,而是对着幼龄孩子深入浅出的解说艺术文化及历史,而孩子也会抛出问题让父母回答,甚至进一步讨论及评价。于是,当下的我不禁思考:会不会有那一天,当台湾的父母带着孩子上美术馆时,皆能成为自己孩子的导览员?

波士顿被公认为是一个很有教养的城市其来有自,其作为美国麻萨诸塞州的首府和新英格兰区最大城市,保留了欧洲清教徒移居美洲的古老历史文化遗迹,同时作为美国革命期间重要启蒙事件发源地,在教育、音乐、戏剧、文学、视觉艺术方面软硬体发展历史悠远。而波士顿美术馆作为全美藏品类型最多的博物馆之一的重要美术馆,馆内规划出部份展区陈设「美国的艺术」、「波士顿的艺术」,将波士顿之于美国及欧洲绘画史、工艺史的脉络对照厘析,我想其中更多的用意在于彰显他们对自身文化的热爱与荣耀。

▲ 波士顿美术馆内,亲子观众尽情的享用美术馆儿童艺术中心提供的劳作、绘画类的学习资源。

下一个文化自觉的10年,从家庭教育做起。

台湾已走过原创v.s文创思辨的10年历程,我深信台湾即将迈入下一个文化自觉的10年。伴随着台湾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无论是精致的艺术美感,或是通俗的全民品味,我们可能来不及等待教育制度改革成功,但我们企盼能唤起更多家长的美感意识及文化参与意愿,为孩子的品味及美感奠基。

改变,从生活细节做起。倘若当你愿意花一点心思、着手在住家窗台摆放上一盆绿意盎然的植栽时,相信,你的心已离美感不远了。

--张馨之,《ETtoday东森新闻云》撰述副总编辑,台北教育大学艺术造型设计研究所毕业。以「人文艺术」为生涯发展职志,学生时期从事艺术教育工作多年,曾任帝图科技文化公司公关企画经理、艺术总监,后接任艺术部总经理。现为国立台北教育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经营学系兼任讲师、里莎艺术工作室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