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育着手 陆推新时代爱国主义

拉萨市某一小学五年级教室内,学生在翻阅课本。(新华社资料照片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1月12日印制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透过以「爱国主义」为主轴来作为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并强调此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纲要提到「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要求民间广泛进行历史教育,以抵御历史虚无主义危害。历史的虚无造成过去中国的「多元一统」的文化从根本的被否定,进而过度推崇西方思想与封建制度,扭曲革命运动

清廷在1904年颁布癸卯学制后,引来书写中国历史的学潮,夏曾佑的《最新中学中国历史教科书》、钱穆的《国史大纲》等,这些不同学派中国通史,在立论上都颇有差异。范文澜就引援了马克思主义,强调物质基础斗争社会发展进程的推进作用;钱穆则是着重在文化制度与历史社会的描述。

中共建政后,改宣扬「新爱国主义」来区别以民族复兴为主轴的「旧爱国主义」,以巩固社会主义制度与避免民族主义的排外之弊。但后来兴起的反右运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乃至文化大革命整党整风的运动兴起大陆史学著作盲目套用「马克思主义史学」,这样的束缚一直持续到1979年改革开放后。

改革开放除了引进外资,也重新引入外国思想制度,引发否定中华传统、质疑社会主义的压力江泽民的既有路线受到挑战,直至2010年前,爱国、爱自己的文化似乎成为一中非主流路线。不过随着大陆的快速发展,这样赞颂西方、贬抑大陆的虚无氛围,也日渐受到大众抵制,在文化层面上大陆青年对自身国族认同也随着时间,越发有钱穆口中的「温情与敬意」。

大陆延续千年的政治体系成了最大优势,并与并与经济的增长互相依赖,这成为了爱国主义最有利的依托。尽管大陆文化与制度仍遭受外界不少抨击或误解,甚至有许多人警惕2012年反日示的暴力行为,是否会扭曲爱国主义或再度迸发义过激烈的民粹。但纵观历史,如今理性力量反而主导舆论动向。而最重要的是,爱护国家与历史已成了时下社会的宏大叙事,不可能被全盘瓦解,纵使当前执政者不是共产党,也不会有丝毫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