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邮报/改革开放?两大历史创伤 形塑习近平领导

▲既想要「改革与开放」, 又想把西方价值观拒诸门外,正是习近平领导中尚未解决的困境。(图/翻摄自网路

国际中心综合报导

今年春节,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重访了陕西梁家河的农村。对他来说,这是一趟「还乡记」。

1969年文革期间,还是一名15岁青涩少年的他被下放到这里。在这里,他工作了7年,在这里,他加入了共产党

文革期间,他的父亲习仲勋曾遭受迫害及关押。根据官方记录,习近平下放时期遭遇到屈辱、饥饿及无家可归,睡在一个窑洞里,工作包括筑路,挑大粪

当他被下放到农村时,他个人曾「感到困惑」。当他离开时,磨难的痛苦岁月似乎重塑了他的人格。他在农村里学到让自己变成「人民的一分子」,但生聚教训却让他深深的不信任这些人。

习近平告诉村民:他的心留在梁家河。但很明显的,回首这些经验,他只说出了一半的感受。这些经验,也形塑了他作为国家领导人风格:可能是自毛泽东以来,风格最强悍的一位。

无情的进行中央集权、并且野心勃勃的进行一项计划:重振共产党的统治,并确保中共「明天会更好」。

作为一名国家领导人,习近平的世界观和对中国的愿景,是透过两个历史创伤形塑出来的。

中国领导人巩固权力之道:打击贪腐封锁网路。

第一个创伤,是毛泽东为夺权而发动文化大革命,习近平自己也卷入这场风暴。第二个创伤,是1991年时,苏联在戈巴契夫领导下的全面瓦解。公众崛起、共产党被抛到九霄云外。

如果说,习近平期许自己是把中国共产党恶魔手中拯救出来的救世者,他又尝不 是执迷不悔、决心要完全掌控所有的改革过程的人?而后者,却是毛泽东与戈巴契夫所无法做到的。

这「双重创伤」或许可以解释习近平为何不肯让别人来推动改革的原因。例如,他决心打击贪腐,却以同样的决心排除公众参与这场运动,以免引发出来的力量全面失控

哈佛大学的中国政治学权威麦克法奎尔(Roderick MacFarquhar)说:「习近平年轻时遭遇的这两大创伤,一个国内、一个国外,塑造了他的想法。他发现如果允许党内出现太多的批评声音,整个党和制度会垮。」

中国的领导阶层一心一意封锁电视和网路,原因之一是:这是一场对抗「西方价值观」入侵的战争当中包括新闻自由民主宪法分权。他认为,这一切都是会危及一党专政的潜在威胁

习近平越来越加强对新闻媒体军方的意识形态控制。他努力铲除一切把苏维埃政权推向崩溃的因素茅盾的是,他也知道被国际孤立的危险。但既想要「改革与开放」的好处, 又想把「西方价值观」完全拒诸门外,这正是习近平的领导中尚未解决的困境。

另一方面,习近平认为是「西方价值」的力量搞垮了苏联共产党。他相信共产党是懂得自我纠正的,会自己找出问题并且改正它。共产党的改革,是可以自我控制的。原文请看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