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馨之/ 艺术发展的5项观察

图、文/张馨

近日Carter Cleveland(卡特•克利夫兰,艺术教育艺术品收藏网站Artsy的创始人兼CEO)于华尔街日报发表对未来艺术的发展趋势6项预测,我认为值得台湾艺术产业参酌,因此摘录并中译如下。

1. The art of tomorrow will be the technology of today. (今日的技术成就未来的艺术)2. An “upper-middle-brow” of art will emerge. (“中上层” 艺术涌现)3. The art market will expand massively. (艺术市场将极大的扩张)4. There will be many more galleries. (将有更多的艺廊)5. New artists will be discovered faster, and location won’t matter (as much). (新艺术家将更快被发现,所在地不是问题)6. Education today will ensure the longevity of art in the future. (教育是未来的艺术长久的保证)

根据Carter Cleveland的预测,对照台湾艺术产业的发展趋势,我提出5项观察:

科技手作艺术创作将呈两极化发展

Carter Cleveland所谓的今日的技术成就未来的艺术,是指以科技为媒介创造虚拟实境的艺术体验势不可档。我认为上述与手作艺术的需求,将倾向两极化的发展。或许我们先回想︰曾几何时产品只要打上hand-made价格就可以倍翻?艺术品的真迹原作才有市场价值?当10年前台湾政府提出文化保存概念时,传统工艺美术被列为7项其中之一目标时,我们心知肚明,许多手作艺术不易被科技复制,若失传后将永不可逆。

当技术成熟至取代手作、直接成为艺术制作的媒介,一方面满足手作无法达到的极致化的感官需求,但另一方面我深信人们会越加怀念手作艺术︰一种需要长时间积累的手部重复性动作才能完成的工艺;或是凭借经年累月的绘画功底,透过内心的沉淀后所完成的绘画。

如今年Burberry的秋冬发表,以英国20世纪初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the Bloomsbury Group)的绘画风格为灵感取材,设计女装系列的手绘花草图腾、男装的手绘几何色块,我们明显的察觉时尚悄悄的回归艺术史脉落,更有一种向手绘靠拢的倾向。

「艺术爱好」仍具小众性格,「艺术普及」为长远目标

目前全球艺术市场的年度规模约为660亿美元,Carter Cleveland预测艺术市场将极大化的扩张,未来收藏艺术品的行为将与收藏珠宝奢侈品一般。

我认为这是一个作为艺术推广者远观的目标。毕竟珠宝和奢侈品大多为可用型物品,与生活连结度相对较高。而艺术欣赏是一种经由培养而非天生的行为,若没有触及艺术的情境,普遍令人难以进入。观察台湾近年来在脸书上认真经营艺术内容粉丝团,粉丝数皆不超过3万人,由此可见「艺术爱好」仍有小众性格,与「艺术消费成为一般家庭普遍的支出」的目标相距甚远。

复合式艺文展演空间的涌现,显示跨领域、跨产业的艺术平民化

Carter Cleveland也预测,经营者利用全球性的艺术博览会及网路平台延伸触角,改变艺廊扩张实体店面的策略,大幅降低租金成本,因此将会有更多艺廊成立。观察台湾画廊界规模最大的组织---中华民国画廊协会目前有112间画廊会员,近年来仅略为增减,并无大幅度增加。

但值得关注的是,全台各地结合餐饮、设计、时尚、建筑等复合式艺文展演空间涌现,然而复合式艺文空间通常不以艺术品销售为营业目标,展演的策划是为转化目标族群成为消费者,或反映经营者的生活品味及风格,此现象正好呼应了Carter Cleveland 预测“upper-middle-brow”(中上层)艺术发展的趋势。“upper-middle-brow”出自文学评论家William Deresiewicz(威廉‧德莱塞维茨),用此形容具有广泛吸引力及重要价值的文化内容。复合式艺文展演空间的涌现,指向艺术的发展已不仅为迎合少部分引领潮流风尚收藏者,而应更具多样化、跨领域、跨产业的进入常民百姓生活。

「我媒体时代,造就明日艺术之星

当进入「我媒体」时代,社群网络媒体(如facebook、twitter、wechat、youtube)已造成资讯接收及传递的典范转移,艺术家的身份不再单一,可以是创作者,也可以是经纪人、甚至策展人。线上的社群媒体或艺术品平台,在没有地域限制的条件下,也能突显具有天份的艺术家,甚至造就明日之星

艺术的热情是「培养」出来的

正如Carter Cleveland所言,人们对艺术的热情是「培养」出来的。除了Artsy外,关心艺术文化的线上平台包括Google Art Project,于2011年2月启动,目前已涵盖来自全球250多个文化机构所提供的数百万件文物典藏,参与的艺术家超过6000名,艺术品、历史遗址、古老建筑都可以使用高解析度来欣赏,甚至纳入「我的艺廊」作收藏。

台湾艺术收藏群的断层危机,再再突显培养年轻的艺术受众应是当前最重要的事,以确保我们的下几代有机会成为艺术创作者、艺术爱好者、收藏者、或艺术赞助人。反之若艺术收藏雅好难以世代延续,加上台湾艺术市场的封闭,投入艺术的专业工作者将骤减,如此形成难解的负循环,绝非我们所乐见的。

--张馨之,1986年生,台北教育大学艺术造型设计研究所毕业。以「人文艺术」为生涯发展职志,学生时期从事艺术教育工作多年,曾任帝图科技文化公司公关企画经理、艺术总监,后接任艺术部总经理。现为国立台北教育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经营学系兼任讲师、独立艺术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