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德国联盟党拟对华政策纲领 摒弃「贸易促转变」战略

德国「基民盟/基社盟」联邦议会党团在政策纲领草案中强调,要摒弃梅克尔及之前多届总理的「贸易促转变」政策,以应对中国与西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图/美联社)

德国之声中文网18日报导说,和其他主要政党一样,德国在野的「基民盟/基社盟」(合称「联盟党」)联邦议会党团也在酝酿全面调整对华政策。在一份最新的党团对华政策纲领草案中,该党强调要摒弃梅克尔及之前多届总理的对华「贸易促转变」政策,以应对中国与西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

德国之声从联盟党党团内部人士处获取了该草案的副本。草案中开宗明义地写道:在21世纪,对于所有想要维护现有基于规则国际秩序之国家而言,共产党统治下的中国崛起划时代的核心挑战。因此德国政界的全体同仁皆应为这场高度复杂的体制竞赛做好准备,将捍卫民主国家的利益与价值观视作自己的核心任务。而这需要在对华战略上形成跨党派、跨欧洲乃至跨大西洋的共识。

草案对欧盟2019年提出的「中国既是伙伴、也是经济竞争者、更是体制竞赛对手」之说法予以高度认同。联盟党认为,当前的体制竞赛,最初并非由西方、而是由中国挑起的,而且在2022年的中共二十大后,来自北京的对抗声调越来越响。草案批评德国政府实行了几十年的「贸易促转变」、「贸易促和平」政策,认为中国等国在与西方进行贸易时,试图单方面制造对华依赖性。鉴于俄乌战争的现状,欧洲有必要推出全新的产业政策手段,更加立场鲜明地贯彻自身利益。

基民盟/基社盟还认为,整个自由民主国家阵营长期以来严重低估了中国全方位崛起所带来的巨大挑战,实力强大且具有专制价值观的中国正试图改写国际规则。有鉴于此,西方国家必须以智慧、协调、坚定的立场来面对这一新现实。

不过,这份草案还是强调欧中合作在气候保护等领域的巨大意义,认为欧洲应当坚持在经济、政治、科技、社会、文化方面继续与中国开展合作与交流,但必须遵循互利与对等原则。

联盟党在这份政策草案中详细阐述了德中经贸关系,指出当今中国早已不只是德国企业的廉价生产基地,许多德企已经把研发中心等高价值工作岗位转移到了中国,因此德企的全球竞争力乃至德国国内的经济繁荣都与中国的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息息相关。但是,随着中国的经济转型与产业结构升级,中资企业越来越频繁地成为德企的竞争对手,在全球范围内争夺市场份额。草案因此呼吁欧盟必须加大投入,避免输掉这场科技战。

草案同时也指出,目前中国依旧在不少领域依赖德国以及欧盟的科技与投资,这有助于提升欧盟在面对中国时的自信。

联盟党认为,原则上而言,经济开放能促进竞争,而竞争则有助于创新与繁荣,但这一切的前提是各方都遵守同样的市场规则。但是北京方面却在动用国家补贴、国家调控等手段。草案因此呼吁欧盟以及其他西方盟友共同向中国施压,并且在对华贸易中采取对等原则。「我们不应抱有幻想。一个试图改变全球化规则、经济由政府掌控、越发强调意识形态、军事上也愈发激进的中国,恐怕无法成为一个长期的可靠经济伙伴。」

基民盟与基社盟还警告指出,紧密的对华贸易往往会造成经济依赖进而引起政治掣肘,因此有必要开展「全面的地缘经济与地缘战略风险管控」。联盟党批评近期欧洲对华经济依赖度不降反增,认为应该对这个经济问题予以「政治回应」。

草案进一步指出,尽管欧洲绝不应当与中国「脱钩」,但是有必要通过专家委员会定期审视社会各方面的对华依赖性,从而有针对性地在重点领域降低依赖。

针对德国联邦政府迟迟未能出炉的新对华战略,联盟党议会党团也提出了三大重点:在中国发起竞争的领域加强欧洲自身竞争力、在中国挑战基于规则之国际秩序时加强与价值观盟友的团结、在中国愿意合作的领域展开合作。

此外,这份草案还特意提到了人权问题,认为基本人权问题绝对不可以成为「一国内政」,中国一直鼓吹的「不干涉他国内政」原则绝不能在人权领域演变成国际标准。为应对这一问题,欧盟与中国的人权对华应当成为其他领域合作的前提条件。

在纲领草案的末尾,联盟党则提出应当在政府内部提升对中国的认知能力,比如要求所有高阶公务员参加为期两年的中国知识在职培训、各部次长定期举行对华政策联席会议、联邦内阁每季度专门探讨中国问题等。此外,政界还应当大力支持与中国相关的智库与研究机构建设。

德国之声从知情人士处获悉,这份草案在进一步修订后,可望在今年4月正式发表。就在今年1月,执政的德国社民党也发布了安全与外交战略纲领,强调中国既是对手、竞争者,也是合作伙伴,在拒绝脱钩的同时要求降低依赖性,并力争抢在中国之前与其他国家建立更紧密合作关系。而联邦政府的新对华战略则依然在酝酿中,是否能如原先计划在今年春天出炉也依然是一个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