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摆脱过度依赖土地收入 聚焦税收、产业发展与财政改革

地方财政与土地收入的过度依赖问题已日益成为大陆地方政府无法回避的课题。(摘自中新社)

地方财政与土地收入的过度依赖问题已日益成为大陆地方政府无法回避的课题。中国房地产资料研究院院长陈晟表示,面对土地收入逐年下滑不争的事实,地方政府应在产业发展与税收等面向着力,加上积极推进财政改革,降低政府无效开支,来借此找到地方财政「开源」的新利基。

陈晟12日在大陆《环球时报》撰文指出,2018年,大陆全国平均而言,地方卖地收入已经相当于地方本级财政2/3。「能不能继续依靠卖地,还应不应该过度依赖卖地,是城市管理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陈晟呼吁,要面对增量土地出让收入下降的事实,同时切实降低依赖,在税收环节做更加细致的工作。未来地方财政可以依靠多种税收来维持,包括所得税、财产税、遗产税、资源税、消费税、土地增值税等。

此外,地方政府要研究大陆国内外产业链发展态势和最新变化,通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幸福产业,发展优质生产与新质服务贸易,优化产业结构来增加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进而提高财政收入。

陈晟解释,高新技术产业、幸福民生产业的发展不仅有助于提升地方经济的竞争力,还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创造更多的税收收入。这两大产业也是地方政府和主政官员需要大力引进的。

陈晟也建议,大陆地方政府还可以积极推进财政改革,提高财政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加强预算管理,明确财政支出的方向和重点,避免虚报和浪费,降低政府的过度开支和无效投资,聚焦在民生福祉和城市可持续绿色发展上。

地方政府还可以通过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财政运营水准,形成产业高品质发展的资本力量,产业资源为体、资本赋能,依托基金、股权、政府引导资金、上市激励、EOD(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专案专项资金等构建产业资本生态。

陈晟还表明,地方政府一定要认清透过出售新的土地来满足财政需求是不可持续的,未来更多的是依靠「存量土地」。举例来说,如果有500亿平方公尺的建筑体量,如果每平方公尺算1万元(人民币,下同),将是高达500万亿元的存量资产,如能征收每年1%至2%的税,地方政府未来就可指望以「土地财产税(如房地产税)」来替代土地出让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