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眼】從高樓蔬菜到新生水,新加坡的資源戰略

新加坡NEWater水处理厂。 图/路透社

文/刘凯健(台湾大学化学系学生、马来西亚人)

校稿编辑:万宗纶

在缺乏土地的新加坡,为了要满足目前约四百万人民的蔬菜量,单靠进口是不够的,因此新加坡近年来,便出现了由Sky Greens注册专利的高楼式垂直耕作技术:在小于20亩的土地上,建造出高楼大厦,并种植超市常见的温室卷心菜与中国包菜,借由水的动力驱动,在铝制A型框架上慢速旋转,每八个小时经过水槽一次,在获取阳光的同时也会从水中取得充足的养分,所有的过程只需要少量的能量与水、大概是一颗60瓦特电灯泡所需的电量,约三块钱新加坡币(约新台币72元)就可以维持一个月的运作,并能将碳排放量降到最低,费用却只有从中国进口的40%。

不仅如此,在农场的有机垃圾还可作为堆肥再利用。原先新加坡仅自产7%的蔬菜,预计未来可达到50%,还可以惠及全球,尤其是东南亚地区。因为对新加坡而言,一切都务必要减少、重复使用、再循环,目标是高产能以及自给自足。到底自然资源对新加坡而言,有多么的急迫?光从水这件事便可略知一二。

1990年,新加坡曾为摆脱邻国马来西亚对其生存命脉的制约,展开了海水淡化的研究,但由于成本太高,每立方公尺约需要0.78至1.4美元(约新台币23.4至42元),进而在2000年开启了新生水计划(NEWater),成本仅为前者的一半,能量需求也只有前者的四分之一。虽然,由于缺乏大型纵深的河流,星国政府专门修建了多个蓄水池,用以收集平常降雨所带来的水源,尽管降雨量不少,仍然是国际平均值的两倍,却远少于国人每日两亿加仑的用水量(约7.6亿公升),因此新加坡目前接近40%的水源主要是从马来西亚进口。正因如此,2011年开始每天把200万加仑的新生水掺入蓄水池中,约占国内供水量的2.5%,做为饮用水的间接供应,预计会大大降低对外来水的依赖。新加坡政府承认,他们在说服人们克服饮用新生水的心理障碍方面遇到了一些困难,但同时也指出,新生水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的卫生标准。

其实马来西亚自新加坡建国以来,卖水给新加坡的价格从1960年代之后没有变化过,马国第四任首相马哈迪(Mahathir)曾说,香港从中国大陆购水的价格,差不多是马来西亚向新加坡提供水价的260倍。但毕竟合约签订的时间有限,目前是签至2061年,占国内供水的50%以上,并且就水价问题两国也不断纷争。从长远来看,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是不利的。于此同时,据预测到2050年,地球上将近40%人口将没有足够的水可用。地球上的水,97%是盐水,剩下3%的淡水,大部分在南北两极和山峰结成冰块,而留给人类饮用的不到1%。若以永续发展的角度考量,如果我们这一代把所有资源都耗尽,下一代又将如何呢?此外,也有水资源专家表示出,未来的战争,是为水而战。即使是水资源再充裕的国家,如果不善加利用,也会有耗尽的一天。

「简直把水当作战略物资」去新加坡参访过的台湾经济部水利署科长王艺峰说。以台湾而言,其实也有类似的再生水计划。新加坡对于新生水方面的研究完全公开化并欢迎各国效法。但与新加坡不同的是,台湾的再生水却遇到阻拦,原因在于台湾本身便有丰富的水资源,就降雨量而言,台湾在全球属于「多水国」,因此自来水价格相较再生水来说更为便宜,使用者也不会有使用上的心理压力。由于心理因素,新生水不适用于灌溉和饮用,若只为洗手间使用又显得利用不足;反观新加坡则是以价制量,还设立了「李光耀水资源奖」,以表彰对于水资源问题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士或机构,得主可获卅万新币和金质奖牌,并透过教育加强人民的认识、减少抵触的声音。此外,由于新生水售价远低于其他不使用新生水的家庭与工商业用水,也无须缴纳污水费与节水费,每度至少可节省30至50%的水费,使新生水政策相当成功。

世界各国的再生水,大多用于农业灌溉、工业冷却、设备洗涤或植物浇灌等,但新加坡却将不能用的污水全面回收,并且采取高科技创造出可饮用的新生水,成为世界瞩目的创举。个人认为,新加坡会执著于创造水以自给自足,原因其实在《李光耀回忆录》中有提到:日军于1942年2月进攻新加坡,驻守的十余万英军在粮食弹药充足的情况下,仍然被迫投降的原因就是因为日军占领了柔佛(Johor)的蓄水池,并切断输向新加坡的水供;马来西亚的马哈迪曾对英国最高专员署表示,新加坡独立后的施政若影响马来西亚利益,将会切断水供。因此,有远见的领导人,应该要居安思危,在了解到资源的重要性以及自身的缺点以后,在危机未真正降临以前,找到新的出路与解决方案,在未来的资源之战上,占足先机。

本文授权转载自「地理眼.GeogDaily」:从高楼蔬菜到新生水,新加坡的资源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