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协会 提产业发展政策三建言

第十届台湾电池协会理事长陈胜光。图/电池协会提供

台湾电池协会第十届理监事9月19日完成交接,新任理事长陈胜光接受访问时指出,2050净零排放、ESG趋势下,锂电池产业主流逐渐走向电动车动力电池与大型储能电池等新兴应用,国产电池芯受限于产业规模,政府产业政策,内需市场逐渐有被中国电池取代之势。电池协会呼吁政府主管部会正视台湾电池(芯)产业面对的生存压力,官产学研应携手因应能源转型下国产电池业的挑战。

协会表示,2030年台湾电池芯产值预计可达1,000亿元,电池模组产值更上看3,000亿元,若国产锂电池芯产业无法即时发展壮大,台湾广大内需供应链产值也只能拱手让人,台湾本土电池产业本有一手好牌与先机,只因内需市场较慢形成,业者缺少养兵、练兵机会,未来很有可能被迫退出国际舞台。

台湾电池协会衡量全球化趋势、国家能源政策及安全战略、产业环境与经济规模,以及产业发展优劣势分析与价值效益等,提出对政府电池储能产业之政策的建言,包括:一、建构台湾动力电池产业完整供应链,二、建立储能电池内需市场,护持电池产业成长,三、完善锂电池系统验证体系。

以下为具体应对的解决方案与推动策略,电池协会殷切期许政府相关主导单位能够重视卓参,裨益整个国家与产业的永续发展。

一、建构台湾动力电池产业完整供应链:交通部「2030年台湾大客车全面电动化10年计划」,由政府补助研发,理应在最关键的电池上采用国产品,避免在研发阶段即采用中国电芯,未来量产后就很难更改替换。实际上,目前获政府补助的国产电动大巴制造商的电池(芯)仍采用进口品。未来如因政治等各种因素中国电芯不再供货,国内电动公车将面对全数停摆,无法动弹风险。

估计国内电动自行车与数量持续成长的电动机车、电动巴士等所需的电池数量,足够支持一条以上的大型电芯产线。今天国家电池产业政策目标,可透过采用国产电池,让电池产业有机会透过内需市场建立锂电池产业国家队,培养具国际竞争力的技术经验与应用实绩,扩大产业出海口,建请政府制定相关推动政策时,整合配套规划。

二、建立储能电池内需市场,护持本土电池产业成长:电池储能系统可协助扩大国内再生能源使用,近年国内电池产业界好不容易盼来台电公司的储能系统采购案,但近几次采购得标电芯厂,除能元公司5MW外,其余20MW均由外资企业得标,台湾在地电池制造商望眼欲穿,仍无缘效力国家电业,遑论建立国内销售实绩,前进拓展东南亚的市场。

电力产业属国安层级,过去数十年台湾产业已建构健全的电业供应链,包括建立完整技术的储能电池,台电却以最有利标方式决标给外资厂,考量储能电池需要小心维护与保养,国外厂商能否如国产业者一样随传随到服务?

大型储能案场通常需结合电机、电力电子、空调、消防与资通讯等关联性产业,形成一个产业链生态,各国政府无不极力保护,建请政府在政策上以最有利标方式,优先决标给国内厂。让国内厂商有建构电网即大型储能案场实绩,协助国产厂商扩展商机。

能源政策明定「用电大户」需建置10%绿电或储能设备,业请政府订定优先采用国产储能电池的奖助政策,以壮实国产电池产业。

三、完善锂电池系统验证体系:锂电池系统硬体包含电池芯、电池模组(pack)、电池机柜(rack)、储能货柜,以及软体电芯管理系统(BMS)、马达驱动系统、电力调节转换系统(PCS)、能源管理系统(EMS)等软硬体,国际试验标准,如IEC、UL与CNS目前并不完备、国内检验机构也尚未完全建立检验能力。动力电池与储能电池系统的检验、认证费动则超过千万,期望经济部标准检验局尽快完成相关的检验标准并辅导检验机构建立验证能力,协助锂电池产业取得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