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质紊乱——心衰患者的噩梦
获取更多精彩信息
近来,科里面收治了好几例非同寻常的心衰患者,有突发恶性心律失常的,有胡言乱语整夜失眠的,有精神萎靡全身无力的,也有食欲不振茶饭不思的,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心衰相关的症状并没有恶化,经过一系列的排查,最后发现都是电解质紊乱惹得祸!
01
为什么会发生电解质紊乱
电解质紊乱对于心衰患者来说是一个常见而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电解质紊乱对心衰的发展存在直接或间接影响,可引起心衰恶化,增加死亡率,更容易导致恶性心律失常猝死,而电解质紊乱常常隐秘发生,防不胜防。
临床上常见的电解质紊乱主要是低钾血症(血钾<3.5mmol/L)、高钾血症(血钾>5.5mmol/L)、低钠血症(血钠<135mmol/L)、低镁血症(血镁<0.75mmol/L),高钠血症(血钠≥145mmol/L)、低氯血症(血氯<105mmol/L)在心衰患者中也不少见,也应重视和积极处理。
正常人每天电解质的摄入和排出处于动态平衡,并受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心衰患者因特殊的病理生理改变、合并症、药物等因素,更易发生电解质紊乱,主要包括下列因素:
1、摄入不足和吸收障碍:大部分的心衰患者存在胃肠道淤血,食欲较差,钾钠镁等离子摄入不足,同时钾、镁等吸收也存在障碍。
2、神经内分泌系统激活:电解质的动态平衡受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心衰时多种神经内分泌激素被激活,如抗利尿激素调节异常可引起低钠血症;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导致水钠潴留;镁的代谢也受激活的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影响,导致镁从肾脏排泄增加以及向细胞内转移而引起低镁血症。
3、合并症因素:心衰患者往往合并多个器官损害及多种疾病,如肾功能不全、糖尿病、酸碱失衡,从而导致钾、血镁离子从肾脏排泄异常,尤其是血钾异常。
4、药物因素:心衰患者长期甚至终生服用的大部分药物对电解质存在影响,如利尿剂可直接引起肾脏钾、钠和镁的丢失,精氨酸升压素受体拮抗剂可导致血钠升高;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以及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可引起肾脏排钾减少而导致血钾增高;地高辛可引起细胞内钾外移、限制肾小管对镁的重吸收等等。
02
发生电解质紊乱该如何管理
电解质紊乱是心衰死亡率增加的“催化剂”,那么心衰患者应该如何管理电解质呢?
1、重视心衰患者出现电解质紊乱的危害:电解质紊乱在心衰治疗过程中非常常见,但医患之间一定要足够重视,小小离子却关乎生命。同时要了解心衰患者最优电解质范围,研究显示,心衰患者的血钾血钠水平与死亡率呈现U型曲线,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低钠血症和高钠血症均显著增高心衰患者死亡率,文献显示,心衰患者血钾在4.0~5.0mmol/L之间死亡率最低,理想血钠水平范围为140~145mmol/L。
2、定期复查,监测电解质的动态变化:应根据肾功能情况、年龄和用药情况,每1-3月复查血电解质1次,对于合并肾功能不全、大剂量应用利尿剂、进食量少的患者应该增加复查血电解质的频率,每月甚至每半月复查血电解质1次。当心衰患者突然出现食欲差、精神差、血压低、小便少时应立即就诊复查。
3、合理膳食,重视食物纠正电解质紊乱:一般来说,只要均衡饮食发生电解质紊乱的可能性会低一些,因此对于心衰患者来说首先要增进食欲,多食用含钾镁较多的蔬菜、干果、海产品和粗粮,如海带、紫菜、菠菜、榛子、杏仁、豆类、红薯、薏米等。
常用的药物有门冬氨酸钾镁片,有效提高细胞内钾、镁的含量,单片含钾量较小,不容易出现高钾血症。另外对于长期服用利尿剂且病情稳定的心衰患者不需要严格限盐。
尽管心衰患者易合并电解质紊乱,但通过提高对电解质紊乱的认识,加强电解质的管理,才能稳住心脏的“电流”,让心衰患者摆脱噩梦!
专家简介
任承潜| 副主任医师
株洲恺德心血管病医院新内二科主任
中国心衰中心认证专家,中国胸痛中心认证专家,湖南心衰中心联盟常务委员,株洲市胸痛联盟培训指导组副组长,湖南省疑难心电图及心律失常诊断联盟委员,中国心脏联盟心血管疾病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湖南联盟委员,国际血管联盟中国分部心血管分会委员,湖南省健康服务业协会第一届心血管健康分会理事。毕业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擅长心血管疾病的诊治及心电图诊断,尤其对顽固性心衰、严重心律失常的诊疗及心血管病的防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掌握心内科疑难急危重病症的诊断与抢救,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医学论文多篇。
求收藏
求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