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落神坛的英特尔
(图/美联社)
入秋以来,英特尔经历了一系列的坏消息:第三季的亏损高达惊人的166亿美元,甚至大于当季的营收;为了管控成本,宣布裁员八分之一,约1万5000名员工;其人工智慧处理器Gaudi 3的2024年销售额远低于本来就不高的5亿美元目标;而其先进晶片制程18A虽已步入试产,但客户数量仅止于个位数,且良率仍然很低。自基辛格2021年接任执行长以来,英特尔的年营收不升反降了32%、股价下跌超过60%、且从道琼工业平均指数除名,本月初,英特尔董事会终于失去信心,迫使基辛格辞职。对比昔日不可一世的光芒,英特尔今天的困境,正所谓何昔日之芳草,而今为萧艾?
基辛格的IDM 2.0策略包含两个要素:第一,将制造部门转向半导体代工业务的商业模式,像台积电一样,第二,把制程技术在4年内取得5个半导体节点的进步。三年半过去,到目前为止,英特尔的半导体代工业务完全不见起色,光是2024年前三季,该部门就亏损了111亿美元。而先进制程技术的研发成果至今则充其量是好坏参半,因为虽然其间有凤毛麟角般的新技术发表,但没有一个宣布的先进制程已取得技术或商业上的成功。
基辛格最大的战略错误很可能是他坚持英特尔应继续走整合设备制造商(IDM)的路线,将处理器产品的设计和制造都在内部完成。IDM的主要吸引力在于让设计团队和制造团队可以紧密合作,从头到尾整体优化最终产品。然而,由台积电领军的半导体代工厂大多奉行客户至上的服务导向,为晶片设计公司提供了无微不至的设计弹性及使命必达的客制化支援,因此几乎抵消了IDM所有的制造优势。业界传闻,有些英特尔处理器团队从外部代工厂获得的客制化支援,事实上比从自己的制造部门多得多。
另一个促使基辛格决定继续采取IDM战略的原因是英特尔负有维持美国在半导体制造领域领先地位的重责大任。当中国与美国霸权竞争所引发的地缘政治压力逐渐加剧时,这个责任的份量就进一步加重。虽然美国政府可能给予高达79亿美元的奖励,但这如杯水车薪,因为建立新厂的代价预计将超过1000亿美元。
一旦IDM的策略确定,英特尔就从别无选择必须走向半导体代工之路,因为尖端半导体制程技术的开发成本是如此之高,光凭英特尔本身产品的需求都无法负担,所以代工业务模式就成为能够有效摊销如此高开发成本的唯一途径。然而,英特尔忽略了半导体代工的商业成功靠的不只是先进的制程,还有客制化的弹性、多样的矽智财、及高效的设计工具。举例来说,2023年台积电使用288种制程技术为528个客户制造出1万1895种晶片,这样的深度、广度、量能和客户信任度,如果英特尔追得上的话,也需要至少10年才有可能。
将基辛格解职的决定显示英特尔董事会打算减少建造新工厂的资本投入,重新聚焦主力处理器产品,但先进制程的研发可能还会持续下去。因此,它很有可能会将其制造部门分拆出来成为财务独立的公司,就像超微15年前所做的那样。如果这种情况真的发生,那分拆出来的公司就绝对没有赶上台积电的希望了,因为一旦拆分,它马上就失去了英特尔所提供的市场光环、人才资源和资金支持。
然而,届时川普政府一定不愿意承担在其任内美国正式失去半导体制造领导地位的恶名,可能剑走偏锋、无所不用其极,譬如说,以国家安全的名义,迫使台积电将亚利桑那州的工厂让售给英特尔,就像现在对付抖音的做法一样。这想法听起来异想天开,但证诸美国政府可以片面扣押俄罗斯资产并将其交给乌克兰,或明知故犯地提供以色列砲弹轰炸手无寸铁的迦萨居民,提前因应国际间的弱肉强食和巧取豪夺,永远都不嫌太早!(作者为国立清大资工系合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