逗硬新国标 让假羽绒无所遁形 | 记者观察
近期,部分商家以“丝”代“绒”造假羽绒制品乱象被大量曝光,11月28日,市场监管总局向河北省、江苏省、江西省市场监管局发出挂牌督办通知书,对3地查处整治制售假冒伪劣羽绒制品问题实行挂牌督办。
“假羽绒服”年年有,今年愈演愈烈。问题究竟出在哪儿?
按照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的数据,2015年至2020年间,中国的羽绒服均价从438元上升到656元。消费质量报记者在成都收集到的300余件羽绒服均价为650.39元,如果去除3000多元的价格极值,其实和2020年相比,这几年羽绒服的价格上涨并不厉害。
既然不是消费“刺客”,那质量方面又能不能得到保证呢?
12月6日,记者在黑猫投诉平台上以“羽绒服”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有4.4万条相关投诉。记者发现消费者投诉大多为假冒伪劣、虚假宣传等商品质量问题。据媒体报道,羽绒服出现质量问题多是一些不法企业使用“飞丝”“吊包绒”等非羽绒材料填充羽绒制品,这些材料在外观和手感上与真正的羽绒相似,但保暖性能差。有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掺飞丝在业内存在多年,今年原料价格上涨或加剧了这一现象。记者也曾就此事向部分羽绒服品牌方求证,均得到“不方便回应”的答复。
与此同时,12月3日,消费质量报发布的《 》一文指出,记者通过实地调查成都羽绒服市场发现,虽然GB/T14272-2021《羽绒服装》新国标已实施两年多,但市场执行情况却仍较为混乱。事实上,此次媒体曝光的造假羽绒服也多以没采取质量、品控管理,且没有实施羽绒服新国标的中小厂家、“白牌企业”为主。
抽检方面,今年年初,市场监管总局发布2023年羽绒服装等13种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情况通报称,在抖音、京东、拼多多等13家平台177家销售单位抽查185批次产品,涉及广东、浙江、福建等13个省份183家生产单位,抽查发现26批次产品不合格。其中,有18批次产品绒子含量不合格,11批次产品羽绒含绒量不合格,11批次产品纤维含量不合格,3批次产品耐水色牢度不合格,2批次产品耐酸汗渍色牢度不合格,2批次产品耐碱汗渍色牢度不合格。
生产端无法执行国家标准,销售端虚假宣传横行,给人温暖的羽绒服如何才能不被假冒伪劣所“冷却”?
假羽绒服事件登上热搜后,一些行业协会纷纷向公众给出了甄别羽绒制品真假优劣的妙招。但与其教会消费者辨别假货的技能,不如监管部门在生产端靠前指导,要求企业严格按照新国标执行,在销售端重拳出击,让假羽绒产品无所遁形,还消费者安心、放心。正如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数字经济专委会执行秘书长、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数字经济学院副院长刘毅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所说,羽绒服厂家只有认识到整个行业健康发展,电商平台及监管部门加强监管力度,才能提升消费者的信任,才会带来消费者在羽绒服市场上有更多的消费。
消费提示
四招教你选对羽绒服
如何正确选购羽绒服?四川省纤维检验局发布羽绒服消费提示,提醒消费者科学选购穿用、警惕低价陷阱。
据介绍,影响保暖性的三大因素包含 绒子含量、充绒量、蓬松度三个因素。
羽绒服怎么挑?
看标识
查看产品的吊牌、包装、耐久性标签上的标识信息,应至少包含厂名、厂址、产品名称、规格型号、执行标准、安全类别、羽绒种类等信息,应避免购买标识信息不全的产品。
查细节
优先选购产品标准为GB/T 14272-2021的产品,婴童羽绒服还应注意是否标注GB 31701。关注羽绒种类、绒子含量等信息:羽绒服填充物一般为鸭绒或鹅绒,绒子含量越高越好,最高为95%,羽绒棉非羽绒制品,应注意区分。不宜选购有异味或拍打、揉搓后有绒毛钻出的产品。
防陷阱
绒子含量90%的鸭绒参考价格约在500元/公斤,绒子含量90%的鹅绒参考价格约在1000元/公斤,加上羽绒服生产必要的面辅料、制作成本,要注意识别“清仓”“孤品”“尾单”等“低价”陷阱,警惕买到绒子含量不合格的羽绒服。
留凭证
选择正规商家或平台,留存好购物凭证,如购物发票、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出现纠纷时,可拨打12315或通过“全国消协智慧315”投诉平台向消协组织投诉,也可向有关部门举报。
孙家钰 全媒体记者 罗安舒
来源 | 消费质量报
编辑 | 李星彤
校对 | 聂行
责编 | 张可
审核 | 李晓龙
版权声明 | 本文仅作分享之用。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