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观察-银行保管箱成都会区的稀缺品
近期检调深入政治圈查弊,就查到银行的保管箱里。确实也发现,政治人物会把不想被外界知道的东西,放进银行保管箱里,过程不必申报、不必登记内容物品,空间大小虽有点受限,如最大箱的长宽高61X38.1X25.4 (以彰化银行为例)。就银行的立场,把分行部份空间设计成保管箱出租,和客户的合约写的明白,彼此是租赁关系,保管箱里的物品不在「保管」范围之内。
然而,银行保管箱的服务不是每家银行、甚或每家分行都能提供,仅限于银行的该分行为自有房舍,才能提供此项服务。近年来,许多银行把自有房舍进行都更计划,通知保管箱客户领回保管箱内物品,并结束与客户的租赁合约,引发都会区银行分行客户保管箱的搬迁潮。
台湾的银行服务生态十分有趣,自有房舍的分行驻在地时间长久,「养客户群」的成果具有累加效果,除了隔壁邻居店家偏爱把每日交易现金就近存入,邻近店家生意愈做愈大,该分行的金流生意就畅旺。还有,分行附近的公司行号及其员工也是客群来源,常常公司都搬走了、员工有其他高就了,还是会回到原来分行找服务,最明显就是银行保管箱,因为它们从来不改变,承租客户也愿意给付1,000元到10,000元之内的年租费,不轻易退租。
全天下都知道台湾有OVER BANKING的激烈竞争,但就银行保管箱的业务在都会区中是「卖方市场」,完全由银行方决定,包括价格、规格、使用方法。这情境,只有遇到需要此项服务的客户才懂它的门道,像那些收到银行通知保管箱服务将结束的民众们,或是财富日渐增长、手边多了些实体黄金珠宝,或是想要隐藏私密文件的政治人物等等。
有需要都会型银行保管箱服务的民众,可以询问往来银行,「哪一家分行有保管箱出租?」据有经验者的说法,乐见银行从不把客户往外推,但提供的某分行地点可能交通不便利,也有告知你「在排队等候空箱释出的第300号」;也曾有银行提供了一个地点佳、随时可申租的空保管箱,只是前题要先存15万美元进银行帐户,成为顶级财管客户。这些现象足以让民众倒退三舍。
在都会区以外的金融机构分支,确实有更多的保管箱服务,非都会区的房舍成本低,分行空间分割为保管箱出租,租金收入的利润也较高。然而近年来,掌握非都会区金融生态的农渔会信用部,不约而同调整保管箱租金作法,不向客户收一大笔押金,改为每年年费制,部份因素是地方金融体系的现金过多,客户的押金反而造成信用部的资金去化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