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学到校是否先通知结果差数十倍 教长:已纳入补助款规范

对于督学进校访查,教育部已订出明确流程。(林志成摄)

监察院调查发现,督学到校调查教学正常化是否先通知校方,违法结果竟差数十倍。教育部长潘文忠今表示,地方政府派督学到学校进行教学正常化辅导的流程,教育部在111学年已有所调整,并纳入综合视导及一般性补助款规范,希望地方政府落实办理。

教育部2013年订定「国民中小学教学正常化实施要点」,其中包含编班正常化(不可能力分班)、课程规画及实施正常化(课业辅导须符合规定)、教学活动正常化(不得借课)、评量正常化(早自习、午休、下课不得考试),地方政府会例行性到校进行「教学正常化视导工作」,由督学到校访查。

台湾青年民主协会表示,过去许多学生反映,学校都会先知道什么时候督学会到访,到访前学校都会要求包含教室日志不要照实写,甚至会集合学生告诉学生应该如何回答督学问题,试图掩饰学校违法的情形,导致督学无法确实查核真实情况。

台湾青年民主协会说,监察院曾经分为「15日前通知及1小时前通知」两种方式,调查督学到校查核的结果发现,结果落差数十倍。

以1小时前通知学校,学生回答违法的比率,非会考科目曾遭会考科目借走达40.78%、课后辅导会教新的课程进度35.92%、早自习、午休或打扫时间曾用来上课或考试达73.79 %、有被学校强迫参加课后辅导的经验2.91 %。

若是15日前前通知学校,学生回答违法的比率,非会考科目曾遭会考科目借走有1.6%、课后辅导会教新的课程进度有2.4 %、早自习、午休或打扫时间曾用来上课或考试有4.8 %、有被学校强迫参加课后辅导的经验0.80 %。

台湾青年民主协会引述就读云林县一所私立国中的李同学就提到,「去年督学来到学校,刚好他就是被督学抽到的座号,老师会先请被抽到的座号全部统一到学校的中走廊集合,学务处的人会开始很严肃的对我们训话,告诉我们如何回答督学的问题。」

台湾青年民主协会呼吁教育部及各地方政府主管机关,「过去为何民间团体的调查与主管机关的调查都会存在如此大的落差,显示学校在回应上级监督已经发展出一套因应作为,若教育部不调整调查、视导的机制,那这些机制就将沦为形式。」

潘文忠回应,针对地方政府派督学到学校进行教学正常化督导,教育部在111学年已调整流程,督学到校后,要和学生座谈,以了解真实状况。地方政府可以派督学定期到学校抽查,若有陈情教学不正常或疑似违规情形,则要不定时查访,这都会纳入教育部对地方政府的综合视导及一般性补助款的规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