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个“首次”!连平解读政治局会议重要信号:明年财政赤字率或按4%以上安排!
*本站财经智库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本文不构成投资决策。
出品|本站财经智库
编辑|杨倩 主编|杨泽宇
本站财经智库《C位观察》节目一一看C位大佬解读C位大事。独家对话智库头部经济学家、企业家、各个领域KOL,解读时下热议的财经和社会问题。
NO.051 对话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
导读:
在财政政策方面,12月9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将之前的“积极的财政政策”调整为“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意味着政策力度的加大。
具体而言,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规模可能会显著扩大,预计2025年将达到2万亿以上,同时,预算赤字率也将有所提升,可能达到4%至4.5%,远超长期以来设定的3%的赤字目标,这将带来5.5万亿以上的赤字规模。
准备金率的进一步下调成为可能,预计年底和明年初将有动作,2025年准备金率可能下调一个百分点,释放约3万亿长期资金。
正文:
连平解读政治局会议重要信号:明年财政赤字率或按4%以上安排(来源:C位观察)
在12月9日举行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对未来一个时期的中国宏观政策做出了一系列新的表述,涵盖了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逆周期调节的定位,为接下来的政策走向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在财政政策方面,12月9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将之前的“积极的财政政策”调整为“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意味着政策力度的加大。具体而言,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规模可能会显著扩大,预计2025年将达到2万亿以上,2024年则为1万亿。同时,中央财政赤字率也将有所提升,可能达到4%至4.5%,远超长期以来设定的3%的赤字目标,这将带来5.5万亿以上的赤字规模,其中,中央对地方政府的转移支出可能会超过11万亿。此外,在减税降费领域,也将提供3万亿以上的财务支持。这些措施共同构成了财政政策更加积极的具体体现。
货币政策方面,中国自2008年、2009年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来,一直以稳健为基调,而本次会议将货币政策的基调从稳健偏松调整为“适度宽松”。这一变化标志着货币政策基调从中性状态转变为宽松状态,尽管两者在程度上较为接近,但宽松货币政策基调将带来显著的政策工具和举措的调整,并影响相关预期。
这一调整预示着2025年及以后,货币政策的工具和举措将有显著变化,包括保持流动性宽松、推动市场利率下行,以及政策利率的调整。目前,结构性的货币政策所推动的资金对实体经济的投入达到了7.5万亿,未来可能保持这一规模,甚至可能继续扩大。
准备金率的进一步下调成为可能,预计年底和明年初将有动作,尤其是大银行。2025年准备金率可能下调一个百分点,释放约3万亿长期资金。
利率调整方面,预计2025年将下调40至50个基点,同时考虑银行息差收窄和汇率影响,避免利率下行与汇率贬值压力同时出现。
在考虑利率下调时,我们需考虑两个主要因素:首先,银行体系的息差已持续收窄,我们要避免出现阶段性的大幅度收窄;其次,利率变动会影响汇率,鉴于2025年美国可能加征关税,我们需防止利率下降与外部冲击带来的贬值压力同时出现。
此外,我们还需考虑物价因素,目前PPI处于-2%~-3%的区间,而CPI虽为正值但非常微弱,这需要利率进一步下行,因为实际利率相对较高。综合这些因素,我们预计2025年利率将有序、适度下调,态势较为明朗。未来,我们还将运用专项和结构性工具支持实体经济运行,特别是对重点和困难领域,通过再贷款、再贴现等工具进行调节。
在逆周期调节方面,会议强调了要加强超常规的逆周期调节。过去一段时间以来,超常规的工具更具针对性和预期效应,能够更好地提振市场信心和改善市场预期。因此,未来政策将更加注重运用超常规工具来加强逆周期调节,以更好地应对经济下行压力。
综上所述,这一轮宏观政策表述上的变化实际上带来了一些实质性的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将有助于政策更好地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针对各个领域采取更有针对性的举措和工具,从而有效控制风险、释放需求,改善预期,推动未来一个时期的经济保持平稳运行态势。
本站财经智库(微信公号:wyyjj163) 出品
本站财经智库是本站新闻打造的财经专业智库,整合本站财经原创多媒体矩阵,依托于上百位国内外顶尖经济学家的智慧成果,针对经济学热点话题,进行理性、客观的分析解读,打造有态度的前沿财经智库。欢迎来稿(投稿邮箱:cehuazu201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