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盟调查:8成儿少社群恐慌!Alpha世代为何有EMO情绪?
8成儿少滑手机时,容易因错过动态与比较心理而产生恐慌。(图片来源/PIXABAY)
暑假已经过了3分之1,孩子在家是如何打发漫长暑假的呢?现在已进入无法离开科技的Alpha世代,而社群媒体也成为儿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根据儿福联盟调查,逾8成儿少出现社群恐慌症(Fear of missing out,简称FOMO),其中近2成沉迷社群无法自拔,显示网路世界带给儿少心灵层面的负面影响,值得家长注意。
根据儿福联盟统计得出,儿少平均10岁就拥有自己的手机,11岁即自行创立社群媒体帐号,其中95.1%使用社群媒体,而Instagram(78.6%)、Facebook(73.4%)和抖音(61.7%)是使用最多的社群媒体平台。此外,浩大的网路世界充斥着正反两面,统计指出,有56.6%曾在网路有过负向经验、27%曾经收到假讯息、收到色情影音或讯息则占20%。
现今许多儿少花大把时间沉迷社群媒体,根据统计发现,台湾有20.5%的孩子因想使用社群媒体而刻意忽视其他活动,甚至有18.1%的人表示「不满足」,希望能投注更多时间在社群媒体上,可见台湾儿少的状况比其他国家严重许多。
社群媒体究竟有何种魔力让人「滑也滑不够」?主要原因是「跟朋友联系」及「追踪朋友的动态」。然而,反复追求各种社交资讯,可能会导致社群恐慌,例如错过朋友所发布的动态而感到焦虑不安。
其实,这种焦虑不安甚至衍生出一种名为「社群比较」的新隐忧。儿少透过与他人比较,来确认自己的状态及评估自己的能力;在社群媒体上,他们会比较同学或朋友的按赞数、留言数、追踪对象和上传内容,也因此引发儿少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而这也与近期流行的网路用语「emo」有关。
emo源于emotional的缩写,拥有忧郁、烦躁、悲伤等负面意义,这样的负面情绪不仅止于网际网路的使用,某部分与人际关系、原生家庭也有相对应的关系,因此建议家长在忙碌之余,应拨空与孩子交谈。
此外,为了保护儿少免于网路社群的毒害,儿盟呼吁业者、家长及儿少,应采取3项措施来减少这些问题的发生。
1. 平台机制
各平台应限制演算法,针对未成年人的广告或推播进行合适的筛选,并且设置检举机制,以便不合适年龄的广告能透过检举下架,避免影响儿少的身心发展。
2. 数位排毒
家长应与孩子讨论网路使用时间,并规划亲子共同活动,如阅读、运动或与家人朋友真实对话,调整孩子的生活习惯,并减少网路依赖性。
3. 儿盟资源
儿盟提供多项资源协助家庭,父母可拨打儿盟爸妈Call-in教养专线寻求专业建议,儿少则可透过儿盟少年专线,获得情绪支持和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