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国产化风云录 国产化VS.国际化 考验政治智慧
图/中新社
9月风电国产化政策遭遇乱流,国产化传出将大幅松绑,令部分开发商雀跃。不料,在台厂供应链及欧洲开发商强大反弹下,10月初公告几乎回到原点,仅强调3-3期国产化才会开放。风电国产化政策该何去何从,令产业界开始深思。
离岸风电国产化政策是2017年前经长沈荣津极力倡议,他以电力设备国产化的产业发展经验,认为台湾成为亚太离岸风电先驱的同时,应扶植本土化,趁机在台湾打造风电本土产业链,培养本地运维技术,并进军亚太市场。此基于地缘政治,能源转型风险考量,深获小英总统认同,产业政策就此成形。
蔡政府绿电政策喊得震天价响,前后二任经长沈荣津及王美花,都力挺风电国产化政策,先示范、再潜力场址、后区块开发,台湾透明、渐进、稳定的风电发展政策,备受日韩称羡,而相信有未来性、有愿景的台厂供应链,因此大胆注资建厂,不乏砸下数十至上百亿,力挺国产化政策不遗余力。
国产化政策也因此有了一定的成果,像台船打造的「环海翡翠轮」,就是首艘本土自制大型浮吊船;水下基础北有世纪风电、南有兴达海基,现又有洲巨加入,形成南北双塔效应;西门子歌美飒在台中港打造机舱组装厂。从水下基础、塔架、机舱底座、轮毂、鼻锥罩、风机铸件等。
惟有的颇具国际竞争力,有的距规模经济且获利还有一段距离,仍需仰赖3-1、3-2风场练兵。一位熟悉产业界人士坦言:「倘若不继续保护,风电供应链恐岌岌可危」,国产化少则十年,多则更长,需有长远且稳定政策规划,才能把产业扶植起来。
就能源安全的国安角度考量,扶植本土台厂供应链,确有其必要。在7月间欧盟状告WTO,指控台湾选商绑住国产化违反WTO规范,加上科技厂商反映2030年之前急需绿电。经济部在前后压力夹击下,弃守产业政策,逐渐向能源政策「倾斜」,可谓时势所迫。
不过,政府施政有其延续性及信赖保护原则,不能一夕大转弯,否则供应链陷入空转断链,3、40家风电概念股恐酿成股灾;但政府又不能无视欧盟开放市场诉求。如何在两者间求取平衡,考验经济部政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