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大参考》不是同胞 谈什么两岸情(郭雪筠)

互换立场,若今日是台湾渔船出事,台湾舆论同样会非常愤怒,家属都会难以接受。。图为海巡署在案发后持续进行搜救。(海巡署提供)

「不在乎现在台湾民间怎么想,只在乎什么时候打」、「都这种时候了,说这些也没用了」,前一句,是这几年大陆网民常发的评论;后一句,是如今在提及缓和两岸关系时,两岸民间很常见的反应。

台湾选举过后,赖清德还没上任,两岸关系已经从「应该很难再坏」来到「原来还能继续坏」,从瑙鲁与台湾断交、台湾禁赴陆旅游团,再到最近大陆渔民不幸丧生、大陆宣布在厦门与金门海域之间常态巡察。

2月20日,金门地检署证实,台湾海巡队驱离渔船过程并无录像。一开始自陈按理执法,而后才爆出没有依规定录像,互换立场,若今日是台湾渔船出事,台湾舆论同样会非常愤怒,家属都会难以接受。

不论录像与否,表达慰问与关怀、积极沟通、尽力帮助家属善后,是人之常情,而非第一时间强调「就事论事,我没错」。进一步说,两岸关系特殊且敏感,如今民进党口中的一些「法理」,实乃过去马英九时期与大陆有互信所致。

两岸在经贸往来与执法上,有不少看似「法理」实则「人情」之处,甚至某些时候「情」会多于「法理」。不然,若单纯以「法理」深究两岸经贸,在特定产业大陆让利的情况下,谁更占理?恐怕两岸有得吵。

两岸关系演变至今,中美之争是其一,民进党在过去数年一直把「大陆善意」一词片面曲解,恐怕是比中美冲突更重要的因素。

●「大陆善意」的两个核心

大陆讲述涉台议题时,常提及「大陆善意」。何谓「大陆善意」?一些在大陆的台湾人可能都体会过:与大陆人交朋友、谈事情,诉诸两岸人民应有的情谊(比如谈及祖籍),往往能立刻与对方拉近关系。

大陆在面对台湾问题时有两个核心:一个是同胞之情,一个是民族主义,大陆涉台不论宣传、还是决策,往往也基于这两个核心。

前者不难理解,许多刚接触大陆人的台湾人往往会被一口一个「台湾同胞」吓到(当然,现在大陆年轻人比较少这样了)。大陆涉台部门屡屡谈及的「落实台胞同等待遇」「两岸同胞血浓于水」「追求两岸同胞的心灵契合」也是基于此。

自然,在两岸民众认知不同下,台湾比较难感同身受,可能会当「统战的官话」,但这些话语与政策的内核,确实包含大陆对台湾朴素的同胞情。

至于民族主义,比如大陆强烈反对的「倚美谋独」,很多时候容易被简化为「小粉红」与「战狼」。但若理性分析,大陆社会所表现出来的民族主义究竟为何?其实往往就是「为国家自豪」、「中国原是大国,衰弱后被列强欺负,如今再站起来」之类。

这里面不只有政治,还有「从古至今,中国如何如何」之历史传承概念,与文化自豪,近年在大陆年轻人之间流行的「国潮风」就是其中一个体现。因此,大陆相关单位在两岸交流时,总是强调文化联结。

所以,当「台湾与西方抱团」,或是「去中国化」等新闻被报导,格外会引起大陆的不满。

举个例子,很多大陆朋友跟我说过,「其实我们也理解台湾人的立场,毕竟两岸很多不同」,但当「台湾与外人抱团」,这就是另一个层面的事情了——大陆朋友对台湾的理解,是基于「一家人都好谈」。同胞之情与民族主义,当台湾否定前者,后者就会展现得更强硬。

综合以上,在两岸商谈中,不论是政府还是民间层面,总是「论情在先」,这给了两岸各项合作一定的人情商谈空间。

而当「同胞之情」这个内核被粉碎,台湾处境,只会更危险。

●被民进党低估的「情」

台湾学者苏起在近期出版的新书中写了一段话。「两岸政治菁英为各种政治名词争辩了几十年,但大陆一般民众未必能听懂这些。而民进党的『台湾人不是中国人』的论述,不论教育程度如何的大陆民众都会不满。只要台湾不否定自己的血缘与地缘,其实能把两岸争议控制在理性层面。」

两岸的教育、环境、政治体制都不同,但,两岸仍有许多生活与文化共鸣,这些都是可以促进两岸沟通的方式——不论是民间还是政治层面。今年1月台湾夜市举办科目三舞蹈比赛,台湾舆论有人批评为「统战」,但参加的年轻人众,最小参赛者仅四岁。

软性的生活文化在「大政治」面前容易被忽视、甚至被认为无用,但大陆的流行文化,确实影响了台湾不同世代对大陆的认知,这点近年两岸学者都有研究。一起跳过某首抖音神曲、一起喜欢过某大陆明星,这些在未来都能成为两岸青年交流时的共同回忆,情感的联结可以这样建立。

正因为两岸关系特殊,才能有独特的沟通方式,不同于大陆与新加坡、韩国等「他者」的交流。而民进党在处理两岸关系时,往往忽视基于两岸特殊历史下「情」的联结与塑造,对大陆App、明星、电视剧还得批评几句「统战」。

民进党期望两岸以「两国」方式沟通,但这并不会更有利于台湾,因为两岸若无软性的情感联结,就只剩硬性的实力法则了。

这次渔船事件,大陆民间不满,很大程度是因为「同胞之情」这个内核再次被揉碎。在赖清德执政后,料想这样的情况难被改善,而一再粉碎情感联结的后遗症,也会在往后陆续显现。

最后,或许此刻有人要说,「都这种时候了,说这些也没用了」。但两岸关系路还长,写下这些,权当几年后回看的反思吧。(作者为资深两岸媒体人)

(本文来源:凤凰网《凤凰大参考》,授权中时新闻网刊登)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