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场式学习的陷阱

帝都中考在即,家长们的主要业余活动重心已经从关心各种考试转向关注各种迷信活动。

比如临考前还应该到哪个寺庙拜拜,中考那几天吃什么喝什么。

据说寺庙们已被分工,比如潭柘寺负责海淀,白云观负责西城,雍和宫因为业务太过繁忙已经开始挂牌拒绝准考证身份证开光者。

而五台山作为文殊菩萨道场,则经常被家长们一去再去,考前还要三去四去去抱佛脚。

考试那几天生活保障要做好。家长们不只是在吃喝上下功夫,主要是在吃喝的寓意上下功夫,没想到在这方面洋快餐更有商业意识。

麦当劳很早就有麦满分,期末考试孩子们就一直在吃;肯德基刻意迎合推出了定胜糕早餐,除了名字吉利,看着不太健康。必胜客是最大赢家,因为人家名字起的好。

当然,外卖早餐都是给没时间做饭的家长准备的。有时间的家长也会准备面条馒头鸡蛋等传统健康又有寓意的食品,期望孩子在中考这个关键节点顺顺利利,能拿满分。

似乎中考家长在穿这方面没啥执念,紫腚行之类的不咋出现。

从这也可以看出,尽管大家嚷嚷着中考比高考更重要,因为一不小心就会被淘汰,但看阵仗还是高考更重要。

估计也和中考一般淘汰的都是不太重视孩子学习的家庭,既然不重视,也就不会有这些仪式感了。而重视教育的家庭又重心在高考。

我一边写一边想回忆一下自己的中考,发现想不起来当时的情况了,反倒是记得考试前我妈安慰我,还给我买了两件新衬衣,以及上高中我爸赶着大马车送我去学校的场景,画面很清晰。

这也说明,中考很重要,但是对很多人来说,也就是走个过场,所以也就不会那么肃穆庄严了。

最近也临近期末考试,大家都在复习阶段,我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一到期末考,不管几年级的家长都来问要怎么复习,言外之意是如何确保拿高分。

想法没错,但是仔细琢磨,这背后隐含着某种短期行为主义的心理,而这种心理背后隐藏着大家可能注意不到的陷阱。

一到考试,家长们就开始着急复习应对,这本身是一个正常的现象,但是如果低年级比如三年级以下的家长也都来问期末怎么复习,甚至因为复习就很烦躁,就要注意了。

低年级没有考试或者考试极少,就是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尚在积累阶段,需要把时间和精力进行长线规划,踏踏实实打基础。

就连小升初这么功利的事情,都没有人关注三年级甚至四年级以前的成绩,为啥?

孩子还小,一年一个巨大变化,此时不宜过早给孩子定型或者下判断,这也是早早培办了几年就取消了的原因。

低幼阶段的考试和成绩只是用来督促学习打基础的,不是用来区分和判断的。孩子的精力应该主要用到阅读和运动上去,以及主要用来学习语言类科目和发展思维的,学校学习是很轻松的。

如果家长不明白这个道理,在孩子还这么小的时候,就把学习限定在应付考试上,那是认知上的问题。

然后是小学中高年级。按照发展心理学的观点,到了小学四年级前后,这个阶段的孩子认知和思想出现两个特点:

一个是思维方面发展变化很大,开始具出现了可逆性,能解决守恒问题,能凭借具体事物或形象进行分类和理解逻辑关系。

另一是能对具体事物进行群集运算(可以理解为大脑进行复杂活动),包括组合性、逆向性、结合性、同一性、重复性或多余性等运算。

这就能理解为什么奥数课程的设置是三年级开始,但是四五年级是重点,因为孩子大脑发育是有规律的,到这个阶段他才能学习和理解这种复杂问题。

可能之前怎么也学不会的鸡兔同笼,这时候突然就会了。学习要尊重大脑的发育规律。

但是为什么狂卷奥数的时候会有很多一二年级就能跨级学习的孩子出现呢?

一方面低年级孩子学习时耗费的时间很多,内容简单,可以反复学习和灌输。再加上现在的孩子营养虫族,不排除有的孩子发育会略早一点。

但是整体还是不能违背大脑发育规律的,那样学习会事倍功半。

也是从四年级开始,家长们要关注小学学习和中学学习的衔接了,而不是只盯着小升初进行学习。

在我的会员群里,四年级家长会被邀请到一个包含了小学和初中家长的群里“混居”,目的就是帮助大家早点了解初中情况。

低幼阶段的家长不要带着孩子针对具体的考试学习,和孩子的大脑发育有关。

小高年级的家长要开始关注小初衔接,而不是只关注考试成绩和小升初,这是因为小学阶段养成的学习方式、学习习惯、思维方式会影响初中的学习和成绩。

低年级家长如果很在意考试成绩,那也应该是长线规划和落实、扎实基础的情况下,在考前进行一下查缺补漏即可,而不是为了提升一两分成绩长期进行针对考试的学习。

那么,初中的家长是不是就应该重视每一次考试呢?

应该重视,但是角度不是每次考试的成绩,而是每次考试暴漏出来的问题。

而且初中的考试太多了,各种晨测周考月考的,要是天天看成绩,估计得得心脏病。

这一点我觉得海淀朝阳这样比较高压的区域,某些学校的做法其实并不科学。

听说过有的老师会会把任何考试的成绩都发到家长群里,或者孩子成绩稍有波动,就要电话联系家长,家长每天心惊肉跳的。

这样做不仅是家长不得安宁,孩子也会压力很大。因为很多家长不懂怎么看待孩子成绩的波动,只要老师反应了就是一场疾风暴雨。

这样的内外压力之下,孩子很容易就出问题。很多例子:

有的孩子一次晨测没考好就头疼或者心脏不舒服,有的孩子是长期发烧或者肠胃不舒服,医院检查并无异常,这实际上就是高压环境下带来的躯体化反应,家长不要等到这时候才意识到问题。

不仅如此,如果学校属于高压环境,那家长在家里就不应该再高压了,而是应该以帮孩子疏解压力为主。

疏解压力不只是简单地安慰,而是帮助他们真正地去解决学习上的困难之处,这样才会真有效果。

学校方面也是。实际上,为了提醒家长注意,配合学校进度,可以反应大考成绩,但是最好一对一进行,不要在群里公开。也可以反应孩子的“离奇”状况,比如不明原因的成绩下降等就够了。

基本上,除了部分特别鸡的学校,帝都大部分学校都做的很好,没有很简单粗暴的做法,即便需要反应和沟通,也都是比较温和的做法,尊重孩子的隐私。

学校也都配备心理老师,通过各种方式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初中需要重视成绩的大考实际上只有几次,初二下初三上以及一模二模,这些成绩可能会被用来决定孩子的高中去向。

当然,学校会记录孩子每一次期中期末考试的成绩,实际上是用来形成一个观测曲线的,来分析孩子是稳定型还是爆发增长型,以便在将来选拔直升时作为参考。

新初中家长很容易过度关注成绩,因为进入一个新环境之后,会紧张和不知所措。

实际上初一的期中期末考试成绩也没必要太过关注,一方面,即便计入将来的录取车估计比例,所占比重也很小;另一方面,初一的孩子还在适应过程中,一切皆有可能。

初一过早地太过重视大考小考的成绩,会导致家长只看眼前,忽视了更远的目标,也会忽视了对学习习惯学习方式等问题的重视,很容易进入不停报班的恶性循环。

有些问题真的不必用报班和补习来解决,不如静下心来和孩子盘点一下主要问题是什么。学习方式的归方式,习惯的归习惯,学不懂的才需要补充教学资源。

到了高中如果只关注成绩,也会有问题,比如中考物理满分,一上高中六七十分,懵了,直接怀疑自己是不是不适合学理科,然后出现了选科上的失误。

不管是小学还是初高中,我们说了这一大通,你实际上可以总结出来,那就是不要进行赶场式学习,场子太多,赶不过来。

还是要有一个相对长期的目标,从自己的学科强弱程度着手,制定学习方案并保证执行。

以上,天气好热呀~~热的我每天什么都不想干。

本周五也就是6月21日晚上活动:

初中适应性答疑活动

活动内容:

针对新初一初二的适应性问题进行答疑解惑

答疑人:

高老师以及海淀和东城家长各一位,都是头部学校家长。

参与对象:

新初一家长和其他初中家长

活动时间:

6月21日也就是本周五晚上19:00-21:00

活动形式:

腾讯会议APP

活动费用:

初中会员均可参与本次活动,会员费为299元/年。

拒绝白嫖,拒绝任何形式的道德绑架,请杠精离远点。

活动报名:

交费、进群联系微信号cuoshiwuai,报名截止时间为6月21日也就是本周五晚上18:00。

以上。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望谨记,拱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