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筛查指南,医生来告知,早发现早治疗

在我国,原发性肝癌(HCC)的高危人群主要涵盖了这样一些群体:其一,是受到乙型肝炎病毒(HBV)以及 / 或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人群;其二,为过度饮酒的人群;其三,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其四,是因其他原因导致肝硬化的人群;还有,具有肝癌家族史的人群也位列其中,特别需要关注的是年龄大于 40 岁的男性群体。这些人群由于自身所具有的特定因素,相较于一般人群,其患原发性肝癌的风险相对更高,因此在肝癌的预防、筛查及早期诊断等方面需要给予更多的重视和关注。

以下是肝癌筛查的全攻略:

一、筛查方法

影像学检查

B超:这是最基本的检查,也是最经济、最实惠且无创性的检查。它可以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所在部位以及肝静脉或门静脉内有无癌栓等,诊断符合率可达84%,能发现直径2厘米或更小的病变。对于高危人群,如慢性乙肝、丙肝感染者,建议定期进行B超检查。

增强CT: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对肝癌的诊断符合率可达90%以上,可检出直径约1.0厘米左右的早期肝癌。在注射造影剂后,肿瘤会表现为快进快出的特征性表现,有助于鉴别囊肿、血管瘤等良性病变。

磁共振:诊断价值与CT相似,对良性的、恶性的肝内占位病变的鉴别要优于CT,特别是与血管瘤的鉴别。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考虑进行磁共振检查。

血液检查

甲胎蛋白(AFP):这是原发性肝癌的一项特异性指标。如果肝脏有肿瘤,大部分患者甲胎蛋白的数值会升高。但也有少部分患者AFP指标正常或升高并不明显,因此不能单纯依据甲胎蛋白的数值判断患者是否有肝癌。一般放射免疫法测定持续血清甲胎蛋白大于等于400微克每升,并能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生殖腺胚胎源性肿瘤,即可考虑肝癌的诊断。

其他肿瘤标志物:如CEA(癌胚抗原)、CA19-9等,这些指标的升高也可能提示肝癌的存在,但特异性相对较低。

二、筛查对象

肝癌的高危人群包括慢性乙肝、丙肝感染者、长期饮酒者、重度脂肪肝患者、有肝癌家族病史者以及年龄超过40岁的人群。这些人群建议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包括肝功能、甲胎蛋白、腹部B超的筛查,以早期发现肝癌的占位性病变。

三、筛查频率

对于肝癌的高危人群,建议定期进行筛查。一般来说,每半年进行一次筛查是比较合适的频率。这有助于及时发现肝癌的早期病变,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四、注意事项

综合判断:肝癌的诊断需要依靠病史、临床表现、血生化检查以及物理检查来共同完成。因此,在进行肝癌筛查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检查结果,避免单一检查的局限性。

及时就医:如果筛查结果异常,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早期肝癌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消融术、放疗等,综合治疗效果好。

生活方式调整:除了定期进行筛查外,高危人群还应注意调整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以降低肝癌的发病风险。

总之,肝癌筛查是预防和治疗肝癌的重要手段。通过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和血液检查,可以及时发现肝癌的早期病变,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同时,高危人群还应注意调整生活方式,降低肝癌的发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