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错了吗? 国人纸餐盒回收常误丢「纸类」

国人常将便当盒铝箔包、利乐包等纸餐盒是误丢「纸类」,其实应归于「容器类」回收丢置。(图/取自于纸包装食品推广协会)

生活中心综合报导

用「纸餐盒」就比较环保吗?其实不然。据统计,国人纸餐盒回收习惯差,且常误丢「纸类」,多年来回收率仅2成5,如以台北市每日至少用掉100万个餐盒作计算,每月须砍掉超过1万颗乔木;而纸盒上无可避免的工业用油墨也被认为会影响民众健康,看来看似环保的纸餐盒,实则潜藏危机,成为环境重大负荷

即时回收情况在2011年有转好,但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根据永丰纸板事业部经理林道荣指出,国内每年纸餐盒用量超过50亿个,超过7成的纸餐盒直接被当作垃圾烧掉。纸包装食品推广协会表示,由于宣导不足,民众在回收时易发生错误,容易将用过的的纸餐盒、牛奶盒误以为是「纸类」,和报纸废纸一起回收,除了造成末端坐业者的困扰,也带来环境问题

纸装食品协会指出,不论是便当盒、铝箔包、利乐包或是牛奶盒摸起来虽像是纸类,都其实都应归在「容器类」,但民众常搞不懂甚至当一般垃圾乱丢,可见政府的宣导有待加强。环保署废管副处长赖莹莹表示,纸餐盒表面上有一层PE淋膜,回收后有一定程序,因此不能当作一般纸类回收。她强调,民众只须把纸餐盒先去油,再交由清洁队的回收即可,未来也将会强化宣导。

而前阵子吵得沸沸扬扬的塑化剂风波,一度造成台湾民众恐慌。当时曾有不具名印刷业者表示,市面上超过99.9%的纸餐盒为节省成本,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工业用油墨,而非食用级的油墨。当时曾有其他业者表示,根本没那么高,其实只有「4、5成」,但不论如何,民众吃下油墨,在台湾这种环境下似乎很难避免,有关当局应立即控管食品安全并制定法令,为民众的健康安全把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