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沿线农田又见种稻 云县府盼中央核定转旱作物替代方案

云林县高铁沿线前几年有绿色廊道计划鼓励农民转旱作,以减少抽地下水灌溉,但绿色廊道计划前年已终止,农民因无补助诱因,又见种需水量高的作物。(周丽兰摄)

去年云林县府首次与金门酒厂合作契作种植高梁,首推高铁沿线农田,土库镇、元长乡有农民试种,收成不错。(周丽兰摄)

为减缓高铁沿线云林、彰化地区地层下陷速度,农委会2013年起推动黄金廊道计划鼓励农民转旱作,以减抽地下水灌溉,该计划于2020年结束,在无奖励转旱作诱因下,农民去年又恢复种一期水稻,云林县府盼农委会改以替代方案奖励,维持防治地层下陷成果。

黄金廊道计划是农委会在彰云地区高铁沿线两侧 1.5 公里区域推动的地层下陷防治计划,辅导农民不种一期稻作,转作大豆等省水作物,每公顷发给3到6万元不等的契作奖励金,有效降低高铁沿线地层下限速率。

为期8年的黄金廊道计划前年(2020年)期满终止补助,云林县府极力争取中央再延长期限或改以替代方案衔接,可惜未获核定。

县府表示,去年因只有「对地绿色环境给付计划」,对农民诱因不高,沿线二仑乡、西螺镇、土库镇、虎尾镇、元长乡、北港镇都有农民恢复种一期稻作。

农业处指出,绿色廊道计划终止后,县府虽争取延长未果,但以自有财源加码补助绿色给付的作物高粱、大豆,其中大豆中央补助每公顷6万元,云林县再加码2万元。

另外,与金门酒厂合作契作种植第二期高梁,中央补助公顷4.5万元,县府另加码1万元,还有绿色补贴5000元,每公顷总共补助6万,土库镇、元长乡有农民试种。

不过,老农耕作习惯不易改变,去年因无绿色廊道奖励措施又有人恢复种水稻,推估原因是气候较稳定、一期稻作产量比二期稻作高,但种植期间是枯水期,十分仰赖抽地下水灌溉。

农业处说,辅导农业生产节水是云林县地层下陷防治重点工作之一,为维持历年农业节水推动成果,以及提高转旱作的诱因,今年已再提报「云林高铁沿线特区推动农田转旱作物措施」,盼明年可以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