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文化向度及实践策略

原标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文化向度及实践策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事关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的根本问题,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教育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以文化人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我们在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更好做到以文化人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前进方向。

以文化人首在培根铸魂。习近平文化思想要求我们“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坚持思想工作‘两个巩固’的根本任务”。思想是文化的精髓,文化是意识形态的基础和前提。我们要培养的是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目标决定了必须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去立德树人,毫不动摇把筑牢信仰之基作为以文化人的首要任务。

以文化人要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下功夫。习近平文化思想要求我们“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大学生是国家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我们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丰富资源。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可以用来启发大学生弘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可以用来启发大学生加强道德修养,追求高尚道德情操。以文化人就要引领当代大学生深刻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突出特性,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进而增强民族自豪感,自觉担当起持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就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去滋养心灵、培树道德、厚植情怀,丰富当代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引领当代大学生自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以文化人要用好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要求“坚持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坚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10.79亿人,其中相当比例是大学生。当代大学生是伴随我国互联网发展成长的一代,互联网已成为深刻影响大学生学习、生活、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等的重要平台。以文化人,必须抢占互联网这个重要阵地,寓思想政治引领于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网络传播方式,切实把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最大增量。

习近平文化思想一个鲜明的特征就是“明体达用、体用贯通”。这一重要思想不仅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也提供了新视野、新方法,启示着我们在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要以文化“润物无声”之力,推动思政课“靓”起来、心理健康教育“活”起来、学生心灵世界“富”起来。

文艺赋能,推动思政课“靓”起来。以思政引领艺术,以艺术创新思政,构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实践育人+艺术浸润”的思想政治教育大格局,增强课堂艺术性,打造魅力课堂,推动思政课“靓”起来。如在讲授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时,可以指导学生创作用史实说话、表现力强、传播力广、感染性强的情景剧等,把这些大道理艺术化地渗透进学生内心深处,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统一、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价值塑造与能力培养相统一。

活动搭台,推动心理健康教育“活”起来。心理健康教育是充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重要方式。以多学科交叉融合理念为导向,将校园文化活动模块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推动心理健康教育“活”起来。可以通过举办校园心理戏剧大赛、心理名言宣传活动、答题竞赛等多种方式,培养同学们自信、自立、自强、创新的精神品质和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如一些高校创新性开发“让心灵树见证你的心理成长”心理体验课,通过安排同学绘制心灵树,帮助同学们充分了解自我的潜意识,有效减少自我认知盲区。

美育破圈,推动学生心灵世界“富”起来。美育是审美教育,更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对于立德树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应大力推动美育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深度融合,积极开发以中华传统美育为载体的课程思政建设体系,优化美育课程,以美育人、以美化人,推动学生心灵世界“富”起来。

(谢璐,作者单位:四川音乐学院)

来源:四川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