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减碳有野心 把负担化为商机
高雄市温室气体排放概况
提到高雄,很多人还停留在传统石化、钢铁、金属等重工业发展聚落的印象;近期或许多了世大运场馆的国际巨星大型演唱会。其实,面对净零碳排浪潮,高雄碳排量一年5,737万吨,约占全台20%,其中工业部门占83%,碳排大户列管90家厂商全聚集在高雄,正如高雄市长陈其迈所言,碳排是问题、负债,但也意味着商机、资产,高雄市府携手企业、民众面对净零挑战,亟欲打造高雄成为绿色、永续、智慧的经济城市。
站在全球减碳的浪尖上,高雄正以净零、数位双轴转型策略带动绿色产业,促进传统产业低碳化,并将智慧科技应用于城市治理,支持产业减碳,并营造友善的净零环境,打造市民乐于低碳生活的软硬体环境,多方迈向「2050高雄净零」。
高雄碳排量约占全国20%,全台碳排前十名有六名在高雄营运,在净零意识擡头下,钢铁、石化、螺丝甚至高科技,都受到欧盟CBAM、RE100、国内碳费等不同威胁。高雄市副市长罗达生说,「若高雄减碳,碳中和及净零成功,就代表台湾成功」,高雄是重要指标城市,期许作为各县市典范标竿,进而走向国际。
高雄市订下2030年相较2005年(基准年)要减碳30%的净零减碳中期目标。在中央「气候变迁因应法」公布后,高雄市府公布首部地方净零法规《高雄市净零城市发展自治条例》,以促进「净零经济」角度出发,而高雄的减碳路径要打造一条产业链,包括法规、人才、金融、碳盘查、减碳、负碳、碳交易,内容十分完整。
不仅如此,高雄市这二年来透过各项行动,展现减碳决心。今年8月7日台湾碳权交易所总公司在高雄挂牌营运,不仅彰显公正转型,也让减碳净零转换成市场驱动模式。接着,11月6日更成立净零学院,打造净零人才生态系,培育净零科技基础人才、碳经济管理、绿色金融及法规范畴人才,并导入证照等课程,学院每年预计培育1,600位拥有ISO证照的专业碳盘查人才,及2,000位以上产业专才,针对不同产业需求量身定做设计不同课程,替产业净零打造最坚强的后盾。
高雄市府期望,未来碳交易所结合亚湾5G AIoT创新园区、智慧石化产业,带动盘查、减碳技术、验证公司、碳管理系统服务商等净零产业进驻,并结合「高雄净零学院」产学合作,打造高雄减碳净零生态圈。
另,亚湾也从5G AIoT创新园区转型到2.0智慧科技创新园区,包括智慧石化永续发展服务作为重点扶植产业,带领产业与人才南向;日前中钢更宣布成功产出150公吨碳中和线材,这是台湾首批符合碳中和的绿色钢制品,意味高雄产业努力迈向低碳转型的道路。
高雄市府透过产业净零大联盟,以大带小分享减碳成果及技术,包含中油、台电、台塑等大型企业都已在高雄进行减碳示范计划,携手迈向2050净零转型目标。「高雄产业面临挑战最大,机会也最大」,陈其迈说,乐观的人会看到机会,高雄产业减碳所获得的碳权,有机会可以在国际市场进行交易,高雄市不再只有碳负担,还能拥有碳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