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俄「战术核武」威胁,考验美主导北约的强度

工商社论》

美国总统拜登日前表示,乌克兰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必须遵循相同的标准,「没有捷径可走」;而在俄罗斯总统普丁17日证实,首批战术核武(tactical nuclear weapons)已部署到白俄罗斯后,拜登更指出,普丁使用战术核武的威胁「真实存在」。展望今年下半年俄乌战争的发展,可能「变」的是,美国主导北约的意志强度,「不变」的则是,俄罗斯不会从此在欧洲的地图上消失。

北约曾经在2019年被法国总统马克宏判为「脑死」,却在去年2月俄乌战争爆发之后「满血复活」,欧洲大陆、特别是北欧和前苏联的东欧各国,基于国家安全的考量,迅速集结在美国主导的「集体防卫」保护伞之下。「重振雄风」的北约31国,包含非欧的美国、英国、加拿大及土耳其,既多于欧盟和适用申根签证的27国,更多于欧元区的19国。特别是芬兰和瑞典在去年5月申请加入,芬兰甫于今年4月4日正式入列北约,加上俄乌战事发生以来,美国和欧洲盟国源源不断地运送军事设备到乌克兰前线,让俄罗斯和北约的关系剑拔弩张,一触即发。

乌克兰5月以来发动的积极攻势,并未取得足以扭转形势的战果,而北约则在6月12日到23日以史上最大规模的「空中捍卫者23」(Air Defender 23)演习,向俄罗斯传达对乌克兰的支持,期间动员25个国家、约250架战机、超过1万人参与。然而,在俄罗斯战术核武进驻白俄罗斯后,却使得北约必须重新回到「不会和俄罗斯直面对决」的起点。

首先,俄乌战争下的乌克兰,诚可谓「国小而不处卑,力少而不畏强」,「恃交援而简近邻,怙强大之救」;强邻是「特别军事行动」发动者的俄罗斯,而强大的救援则来自北约。问题在于,就算北约以强大的军事演习主动出击,展现对抗俄罗斯的团结气势,也很难改变现有的对峙格局。

其次,受制于欧洲国家在政治、种族、宗教及历史上合纵连横和多方征战的恩怨情仇,欧陆各国和美国、英国、加拿大、土耳其等北约国家,各自有必须面对的民族记忆和政经利益之冲突。整体而言,德国、法国、义大利、西班牙等欧盟大国想要「终结战事-发展经济」,北欧各国、波兰以及波罗的海三小国则主张「反俄自保-集体防卫」。

芬兰、瑞典、挪威与丹麦等北欧福利国家,向来自诩政治制度的优越性,成功调和劳工与企业的权益,兼顾社会福利和经济发展。而毗连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的波兰与波罗的海三小国,则是「反共抗俄」立场鲜明。与之不同的是,国内有「反俄」和「亲俄」政党的中东欧国家,在经济上,固然必须仰赖欧盟最大经济体的德国,但是在政治上,一战和二战被德国侵略的记忆犹新。位于地中海的欧洲国家,由西而东,分别是西班牙、法国、义大利、希腊;其中希腊和义大利,更关心从北非跨海偷渡入境的非法移民问题,而法国则是目前欧盟唯一拥有核武的国家,希望欧盟战略自主,建立自己的军事力量。

最后,俄罗斯的劣势,在于以美国为首的部分北约国家,提供源源不绝的各种军事装备,以致于与乌克兰的战事相持不下,恐陷于持久战的泥淖。俄罗斯目前的守势作战,是固守已举行「加入俄罗斯联邦」公投的「新联邦区」,即赫尔松、克里米亚、卢甘斯克、顿内次克与札波罗热。尽管俄罗斯有盟友白俄罗斯的坚定支持,且在欧洲大陆的中间位置(位于立陶宛和波兰间)还拥有一块面积不大、与本土分开的「飞地」(enclave),但是,最大的地理劣势则在于,莫斯科距离北约国家不够远,圣彼得堡的船舰一出港,就进入芬兰湾与波罗的海,而芬兰已是北约国家,瑞典也可能在下半年如愿被北约接纳。

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在6月15日接受NBC新闻独家访问时指出,「乌克兰如果输给俄罗斯,将会迫使美国在北约崩溃或走向战争之间,做出选择」。然而,国际社会并不是「铲奸除恶,除暴安良」的场域,兵强马壮的「新北约」,并没有办法让俄罗斯在欧洲地图上消失。俄乌战争「什么时候结束,以什么方式结束」的问题,直接触动欧盟和北约的敏感神经。今年冬季来临之前,如果俄乌战事还看不到「止战-谈和」的迹象,不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对于欧洲国家将会是更艰难的煎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