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哪些帝王,沉迷于“嗑药修仙”无法自拔,甚至死于非命

通过吞食由各种杂七杂八的“食材”炼制出的“仙丹”,从而强身健体甚至长生不老,在今天看来完全是痴心妄想加作死,而在漫长的古代社会却对此相当推崇,不仅上流社会圈子里对此趋之若鹜,就连很多皇帝都乐此不疲,其中不乏“名君”“千古一帝”的身影,当然这种“嗑药修仙”的结局,却无一例外都是失败,很多还搭上了性命。

上图_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

秦汉:规模宏大的寻仙求药

作为“祖龙”的始皇帝其丰功伟业已无需赘述,然而即使其击败了所有的敌人,依然要面对着最后也是最强大的对手,那就是死亡,所谓“(秦始皇)凡平生志欲无不遂,唯不可必得志者,寿耳”,因此,秦始皇一方面发配数十万之众修建秦皇陵的同时,另一方面也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去寻找长生不老之药,看似矛盾的做法也反映始皇帝是做足了“两手准备”。

由于嬴政的爱好,很多名为方士实为骗子的人得到了重用和优待,比如卢生,此人因为标榜能寻仙问药受到重用,结果一直没有成果,由于害怕始皇帝追责连夜跑路,临行前还将嬴政给嘲讽了一番,结果嬴政勃然大怒,下令严惩卢生“同党”(绝大多数是屈打成招),最后有460多人惨遭活埋,这就是“坑儒”。

受此挫折的始皇帝却不以为戒,反而继续信用方士,结果另一位徐福又受到了重用,这位比卢生还夸张,直接“入海求神药,数岁不得,费多”,结果最后拉上三千童男童女乘船去了大海,一去不复返。而始皇帝也在等待中最终逝世,到最后一刻也没有吃上仙药,而他的秦帝国也在数年之后就轰然倒塌了。

上图_ 刘彻(公元前156年 -前87年),即汉武帝

往往和秦皇并列的汉武,同样也是一位修仙爱好者,而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除了动辄派遣方士入海求仙以外,汉武还周游各地名山进行封禅祀神,由于汉武帝的喜好导致朝野上行下效,不仅在沿海地区求仙活动盛行,在内陆也是纷纷“缮治宫观名山神祠所”。只是如此大规模的求仙,结局也和秦皇一样,最终也是个一无所获的结局。

由以上可以看出,受时代氛围影响以及受限于技术条件及科技水平,秦汉时期帝王们试图获得仙丹妙药主要是“寻”而非是“炼”,而得益于大一统王朝的恢弘气魄和秦皇汉武的雄才大略,即使是寻仙问药活动也是搞的声势浩大,上山下海无所不能。

上图_ 五石散 主要成分

魏晋南北:技术进步直接提炼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战乱频繁,大一统盛世暂时不在,但科技水平尤其是冶炼、化学技术有了长足进步,帝王们也不再追求虚无缥缈的寻仙问药活动,而是着手于利用身边常见的矿物,通过冶炼制成各类“仙丹妙药”,这种做法更实际也更为简单。

于是乎,一代著名“仙丹”五石散横空出世,这玩意又名“寒食散”,由丹砂、雄黄、云母、石英和钟乳石等各类矿物质混合炼制而成,一看这些原料其毒性就可想而知。然而,当时的人物却趋之若鹜。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就是其中的典型,这位皇帝长期服用寒食散,结果是“或数日不食,或达旦不寝”,最后精神失常,甚至开始滥杀无辜,当然皇帝成了疯子,朝野上下再也无法忍受,拓跋珪最终落了个被刺杀身亡的下场。

北边的拓跋珪如此疯狂,南边的东晋晋哀帝司马丕也是不逞多让,这位帝王在服用丹药的同时,还坚持现在颇为流行的“辟谷”,可谓是更加的专业,当然如此操作结局可想而知,其死时才年仅25岁,而他的谥号“哀”也是恰如其分。

上图_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

唐朝:嗑药修仙的巅峰时代

唐朝建立后由于李唐皇室将道家鼻祖老子(李耳)视为始祖,因此道教在唐朝有着超然地位,嗑药修仙之事也进一步受到推崇。随着认知和技术水平继续进步,以寒食散为代表的一批“经典丹药”因危害性被鄙弃,取而代之的是以铅和汞等物质提炼的“金丹”等“新药”(其实毒性是更加升级了)。

首当其冲的就是唐太宗李世民,其早年其实对这种事相当鄙视,无奈这位“天可汗”人到中年,也未免面临着身体机能逐渐下降的情况,身体也大不如前。于是乎,李世民一改昔日鄙夷的态度,也开始了嗑药之路。不过,这些炼制的丹药效果不佳,“药成,服竟不效”“征求灵草秘石,历年而成。先帝服之,竟无异效”之类的记载比比皆是。

上图_ 唐太宗李世民(598年1月28日-649年7月10日),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

而就在此时,那位鼎鼎大名“一人灭一国”的王玄策征伐印度凯旋归来,带回的俘虏中有一个号称两百岁高寿的“大师”那罗迩婆婆寐,号称精通长生之术,所谓“外来的和尚好念经”,李世民对这个来路不明的印度“大师”极为宠信,命令其赶紧炼制丹药,然而结果确是“服胡僧长生药,遂致暴疾不救”。这位“打了一辈子仗”的“马上皇帝”,竟然最终死于嗑药,实在是让人唏嘘不已。

然而后世的唐代帝王们不仅没有引以为戒,反而继续变本加厉,唐高宗李治、女皇武则天、唐玄宗李隆基等人都有服用丹药的记载,更值得一提的是唐宪宗李纯,本来其在位时很有作为,其一度基本平定了各地割据藩镇,创造了“元和中兴”的局面,大唐复兴也似乎指日可待。

然而,这位帝王却还是走上了嗑药修仙的老路,结果是“上服金丹,多躁怒,左右宦官往往获罪,有死者,人人自危”,结果连他的太子李恒都无法忍受,竟然指使宦官将李纯刺杀,上演了一幕弑父的人伦惨剧。

上图_ 嘉靖皇帝,明世宗朱厚熜(1507年9月16日—1567年1月23日)

明清:遗风依存

俗话说“物极必反”,在经历了唐代的“巅峰”后,嗑药修仙的势头慢慢走向了衰落,帝王们的兴趣爱好更加趋向务实,对这种有损身体健康和性命的行为也不再感冒,不过毕竟风行了上千年,即使到了明清时期,依然会有少数帝王“重拾旧爱”。

在明朝,最典型的莫过于“老道士”嘉靖帝朱厚熜,这位明朝在位时期最长的皇帝,在其45年的执政生涯竟然有20来年都没有上朝,而是忙于其他业余爱好特别是嗑药修仙。

为此嘉靖帝重用了一批道士,不仅让他们在宫中炼制丹药,还给其高官厚禄,比如道士陶仲文不仅坐上了礼部尚书的高位,竟然还被加封“少保、少师、少傅”于一身,可谓是“一人兼领三孤,终明之世,惟仲文而已”。

而陶仲文等人给嘉靖炼制的丹药可是“重口”无比,其原料需要用大量处女的经血进行炼制,其结果是导致了1542年不堪忍受的宫女们试图勒死嘉靖未遂的“壬寅宫变”。而这位沉迷于嗑药的嘉靖帝,最终也并没有实现修仙的愿望,而是在其60岁也就驾崩了,当然这个年龄比起很多“嗑药圈”的帝王还算是高寿了。

上图_ 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735年)

而在清朝,素以勤政著称的雍正帝也是个此道的爱好者,其在还是雍亲王的时候就沉迷此道,上位后更是变本加厉。据载,为了炼制丹药,大量的铅、汞、硫磺等矿产品被运进了圆明园进行炼制,雍正还特意做了一首题为《炼丹》的五言诗“铅砂和药物,松柏绕云坛,炉运阴阳火,功兼内外丹”以记载当时的“盛况”。

当然不仅自己去吃,一向体恤臣子的雍正还将丹药赏赐给了鄂尔泰、田文镜等宠臣。然而,雍正最终还是在上台13年后“暴毙”,时年58岁,这和其父康熙(69岁)及其子乾隆(89岁)的高寿形成了鲜明反差。

作者:杨上柳下 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

1、《简明中国宗教史读本》,牟钟鉴、张践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史记》,西汉,司马迁著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