菇蕈太空包回收變肥料 農業部:減少逾1公噸CO2排放

香菇木屑回收再制有机质复合肥料(左)及玉米渣粕压制生质燃烧粒(右)。图/农业部种苗场提供

过往使用过的菇蕈太空包因未妥善处理而衍生环境问题,为循环利用使用后的菇蕈太空包,农业部异业整合菇蕈栽培、太空包回收及作物生产三方面,成功减少生产过程中二氧化碳排放。农业部种苗改良繁殖场表示,第1年试办内容估计已成功回收使用2560公吨剩余资材、减少1公吨以上二氧化碳排放。

种苗场表示,台中市新社区因气候环境适宜,是全国最重要的太空包杏鲍菇及香菇产区,年产量高达2700公吨,占全台产量半数以上份额,因此新社又有「香菇的故乡」美名。

但过往使用后的菇蕈太空包未经妥善回收处理,发生太空包随意弃置、就地掩埋或露天焚烧等不当处置,衍生环境问题,目前使用后的菇蕈太空包均由立案合格回收场回收富含有机质的香菇木屑重新利用。

种苗场指出,为与地区农产业共荣及达成2040年农业净零的重大政策目标,建立低碳永续循环场域,每年执行40公顷玉米采种供应国内种植需求,除成品种子外,也有10至20%玉米穗轴产出,为良好的菇蕈栽培填充介质,可减少菇包填充所需树木砍伐与进口料源数量。

种苗场进一步表示,玉米采种栽培田区也进行测试,使用合作厂所开发菇包混拌禽畜粪便复合肥料,替代惯行肥料种类,初步测试结果产量良好,能进一步堆叠扩大农业剩余资源利用,最后香菇木屑可单独造粒,或与果树修剪枝条及玉米粉尘渣粕混合压制生质燃烧粒,此类生质燃料燃烧的二氧化碳排放与植物生长所吸收的二氧化碳平衡,因此被视为零排放,属绿色洁净再生能源。

农业部表示,透过异业整合的生产方式调整,可有效应对区域性使用后太空包、果树枝条、禽畜粪及植物渣粕等大宗农业剩余资源开发利用,后续将持续扩大试办规模,与建立商业运转模式推行至其他菇蕈产区,并透过科学量测方法估算验证可实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得环境效益,提升农业净零减排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