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平台-被寄予厚望的绿色证券化

排除资金投入减碳的障碍

世界银行有感于各国官方的再生能源基础建设的资金严重不足,但民间却有庞大资金不能运用,特别是保险资金与退休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经常苦于无合适的投资标的。为解决此不合理现象,就必须排除这些基金投入再生能源基础建设的障碍,才能进一步引导这些资金投入减碳行列。

首先就是依各种资金的属性与专长,让他们在再生能源基础建设的不同阶段,扮演不同角色,让各种社会的资金做最有效配置。在再生能源基础建设规画与兴建期,这时风险与不确性最高,主要是由投行或开发商来担任,这时便不宜由保险资金或退休资金介入。但当工程完工后,开始有现金收入时,这时风险已大幅下降,便可导引保险或退休基金参与。如欧洲已陆续有许多离岸风场服役期满,现正改建更大更有效率的风机,或是进行延役。

缩小净零资金缺口

因此世界银行的这个平台就是整合这些已经完工的债权,将其证券化后再由保险资金或退休基金接手。投行或开发商回收此资金后,便可投入下一个开发案。也就是说经由此安排,让各种不同属性的资金,都能在再生能源基础建设的不同阶段,找到适合自身风险属性的投资机会。若不做这种再融资的安排,保险与退休基金便很难参与能源转型的工程,能源转型的资金缺口无法解决。只是过去世界银行利用这套办法来导引资金到所有基础建设,现在则是全力集中到再生能源,以加速能源转型。

事实上不只世界银行这么做,国际再生能源总署(IRENA)、气候债券倡议(Climate Bond Initiative)与G20等等也都出版相关报告,希望借由证券化来导引更多的资金协助净零转型。欧盟则有感于近来证券化的发展不若美国与中国迅速,因此在今(2022)年6月发布一份「发展永续证券化的架构」检讨报告,并征求各界回馈意见,以作为后续推动永续证券化的参考。

各界关切重点

对于证券化这项工具,目前各界有质疑的不多。大家比较担心的是,这些打包绿色资产的纯度如何?是真的原汁原味投入净零转型的的绿色资产,还是减碳效益不大,有漂绿之嫌的资产。因此欧盟希望进行绿色证券化的标的要扣紧「永续分类标准(EU Taxonomy)」,符合的项目才能算是绿色证券化商品。因此未来台湾在推动时,进行证券化的标的不应太过宽松,资金的用途应该限于再生能源。有明确的对应关系,才不会有漂绿之讥。

此外证券化后,由于这些新的商品主要是由保险或退休资金承接,因此需要具公信力的信评机构一定评等以上,这些机构投资者才愿接手,主管机关也才会放行。

台湾当前现况

大家都知道,再生能源转型是净零的关键,也需要土地做依托。台湾地狭人稠怎么办?因此就必须往外海发展离岸风电,这也刚好是品质较好的风场。现在的问题是,前几年积极投入离岸风电融资的银行,现在已面临银行法授信集中度的上限,恐无力对未来的开发案进行融资。同时台湾的保险资金却苦于台湾没有合适的投资标的,必须负担昂贵的汇率避险费用到海外投资。

离岸风电陆续完工后,开始有稳定的电费收入,风险大幅降低,应该是极佳的证券化商品。过去本土保险资金的海外投资经常为费率波动所苦,赚了价差赔了汇差时有所闻。未来若能接手这些证券化商品,便可减少此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