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产业》中国EV大军来袭 欧洲汽车业亮红灯
周二由德国保险商安联公布的报告指出,政策官员需要作出回应,例如对来自中国的电动车导入互惠关税,开发更多电动车电池原料和技术,或是让中国车厂在欧洲制造汽车。
欧洲的汽车制造商将面临双重威胁,一方面自己的电动车在中国面临销售下滑的命运,因为中国当地品牌制造商的市占率会不断扩大,另一方面,来自中国或西方车厂的进口电动车,在欧洲的销售会不断上升。
全球重要的汽车制造商都已承诺,要重返中国市场,希望在这个快速转变的市场能有大量电动车的市占,然而降价的压力也会变得更多。
此外,中国国内的纯电动休旅车市况拥挤,也给了当地品牌业者向欧洲输出的压力。
安联贸易说,到了2030年,中国电动车的进口将造成欧盟240亿欧元,或是GDP的0.15%的经济产出损失。而且依赖汽车业较深的经济体,例如德国、斯洛伐克、捷克可能面临更高的GDP 0.3%或0.4%的冲击。
报告中提到:「对欧洲汽车业来说,兹事体大,在欧洲销售的汽车中,有5分之4是在欧洲当地组装」。「欧洲也是世界汽车业的出口大国,过去十年的汽车贸易,每年为欧洲经济带来700亿到1100亿欧元的贸易顺差」。
该份名为《中国对欧洲汽车业的挑战》的报告指出,美国的反通膨法(IRA)已将欧洲列为中国业者出口的目标对象。
报告称,尽管欧洲对于进口电动车持开放态度,(例如特斯拉在欧洲的市占率高达20%);但是由于反通膨法,美国将成为中国电动车的艰困市场。因此可以预见,中国业者将积极地转战欧洲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