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睽违13个月 日3月PPI首见年增
根据日本官方12日最新经济数据,日本3月趸售批发价格,出现一年多以来,首次年增率成长。倘若涨价压力无法顺利转嫁给下游,除将缩减日企获利空间外,同时也会形成通货膨涨。
不过市场分析,跟美国比起来,日本根本不算有什么通膨压力。反之,日本要担心的是,疫苗接种率太慢,疫情无法平息下,民众消费缩手,国内内需市场将继续受到影响。
日本银行12日公布,衡量日企相间相互取得商品与服务等价格指数(CGPI),也就是生产者物价指数(PPI),继2月份下降0.6%之后,3月上涨1%。同时,这也是13个月以来,第一次出现增加现象,也就是2020年元月以来,单月涨幅最大,并超乎市场普遍预期成长值0.5%。
细看这份PPI报告,有色金属商品价格大涨29%是主要推手,石油产品与煤炭等燃料价格上涨9.8%,也有一定贡献度。国际大宗物资价格正在上扬,也推升日企成本增加。
若与2月相比,3月PPI则上涨0.8%,也创下自2019年10月以来最大涨幅。日本央行补充,全球大宗物资价格上升,主要是由于美国与中国大陆景气复苏所推升的,并不是日本国内内反弹所致。因此,如果说价格水平已完全回归至疫前,现在还为时已早。
受益于强劲出口表现,日本景气也渐有起色。但疫情未来走向,也将决定经济成长强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