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癌症死亡率 大肠癌连15年居冠

医生执行大肠镜内视镜检查,提醒民众,一定要「尽责」的清肠。(朱光恩提供)

大肠癌再度站上今年癌症死亡第一名,国健署最新报告,2020年国人发生大肠癌人数高达1万6829人,蝉联癌症死亡首位15年。医生表示,50到74岁民众每2年1次粪便潜血检查,可发现4成第一期患者,并降低35%死亡率,并呼吁即使是第四期患者也别放弃,透过标靶药物接力治疗,整体存活期可提高7.5倍。

根据癌症登记资料显示,2014年台湾大肠直肠癌新确诊个案数为1万6057人,至2019年成长至1万7302人,中华民国大肠直肠外科医学会理事长杨纯豪指出,台湾大肠、直肠癌发生人数不断增加,和饮食西化、精致化,纤维摄取减少、生活作息不正常、家族基因遗传,以及筛检频率增加有关。

60多岁的李先生,因不明原因体重、体力不断下降,排便习惯改变,上完厕所不久又想要蹲马桶,加上粪便上有血丝,想到12年前大肠镜检查曾发现息肉,于是立即就医,竟发现已是大肠直肠癌第四期,肿瘤转移至肝、肺。收治李先生的北荣大肠直肠外科医师黄圣捷表示,李先生一开始治疗未好转,决定将可用的化疗与标靶药物全用上,结果肿瘤开始缩小,最后以手术移除,4年没再复发。

黄圣捷指出,大肠直肠癌第四期病患没使用任何标靶药物,平均存活期仅4.77个月,使用1个标靶药物,可拉长至17.23个月;使用2个,可增至26.87个月;使用3个,能提高至35.97个月;相较未使用标靶药物者,整体存活期提高7.5倍,即使是晚期也别放弃。

预防大肠癌,大肠直肠外科医学会提出8大症状,腹胀腹痛、血便带有黏液、明显排便习惯改变、经常性腹泻或便秘、大便变细小、重量减轻、贫血、可触摸到肿块等,就应立刻至医院检查,及早发现癌症前三期治愈率平均达7成以上。

杨纯豪建议,50~74岁民众每两年应做一次粪便潜血检查,根据统计,有四成第一期患者可被发现,并降低35%死亡率;若是高风险族群,包含有大肠癌家族史者,40岁以上每五年做大肠镜检查,有遗传性大肠癌患者,20~25岁起,每2年做一次大肠镜检查。